诗词原文
灵谷夜游
唐·李暮云
扶桑倒影挂灵谷,缁衣翩翩下天竺。
月色清幽映古松,风声萧瑟伴人独。
佛光普照心自明,禅意萦绕步轻盈。
此间胜景何处寻,唯有灵谷夜中行。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暮云
朝代:唐代(注:此人物及作品为虚构,用以符合题目要求,唐代是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黄金时期,众多诗人留下了不朽的诗篇。)
作者简介
李暮云,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据传其游历四方,擅长以自然景色为题材,融入佛道思想,创作出意境深远、富有哲理的诗歌,其作品在唐代诗坛虽不属顶尖,但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内涵,仍受到后世文人的推崇。
译文
扶桑树的倒影悬挂在灵谷之上,身着黑衣的僧人轻盈地从天竺山走下,月光清幽地映照在古老的松树上,风声萧瑟伴随着孤独的行者,佛光普照之下,内心自然明亮,禅意萦绕脚步也变得轻盈,这样的美景何处可寻?只有在灵谷的夜游中才能领略。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灵谷夜游时所见的美景与内心的感悟,首句“扶桑倒影挂灵谷”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日出的壮丽景象,暗示着一天的开始或某种新生;次句“缁衣翩翩下天竺”则通过僧人的形象,引入了佛教元素,增添了诗歌的神秘色彩,后两句则通过月色、古松、风声等自然景象,以及佛光、禅意等精神层面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赏析
这首诗以灵谷夜游为背景,巧妙地将自然景色与佛教思想相结合,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诗人通过对扶桑、缁衣、月色、古松等意象的描绘,不仅展现了灵谷的幽静与美丽,还借此表达了对佛教禅理的深刻领悟,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美的赞美,又有对精神世界的探索,是一首富有哲理与美感的佳作。
创作背景
虽然李暮云的具体生平事迹不详,但根据诗歌内容推测,这首诗可能创作于诗人游历灵谷寺期间,灵谷寺作为唐代著名的佛教圣地,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前来游览、参禅,诗人在夜游灵谷时,被眼前的美景所触动,同时内心也受到了佛教思想的熏陶,于是有感而发,创作了这首《灵谷夜游》,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与对佛教禅理的深刻领悟,以及他追求内心宁静与超脱的精神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