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寻真
唐·李频
伊谁寻真百年后,道机通玄七闽秀。
云深路远不可见,水阔山高无处求。
丹灶未灰仙已去,玉函犹在道空留。
欲知妙诀归何处,月满松风径自秋。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频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李频,字德新,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大约生活在晚唐时期,他自幼聪颖好学,博览群书,尤工五言诗,曾游历四方,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对自然山水有着深厚的感情和独到的见解,李频的诗风清新自然,意境深远,深受后人喜爱,他的作品在唐代诗坛上占有一定的地位,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译文
百年之后有谁还在探寻真谛,道法玄妙精通的七闽才子。
云雾缭绕山路遥远难以相见,水面宽阔山势高耸无处寻觅。
炼丹的炉灶未冷仙人已离去,玉函中的秘籍虽在道法已空留。
想要知道那玄妙的秘诀归于何处,只见月满松风小径自秋凉。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探寻真理和道法的执着追求,以及面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首句“伊谁寻真百年后”提出疑问,引出主题;次句“道机通玄七闽秀”则赞美了精通道法的七闽才子,接下来两句通过描绘云雾缭绕、山高水阔的景象,表达了探寻之路的艰难和无处寻觅的无奈,最后两句则通过炼丹炉灶未冷、玉函秘籍空留的意象,暗示了真理和道法的难以捉摸,以及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淡然态度。
赏析
这首诗以探寻真理和道法为主题,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独特感悟,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景象和象征手法,如云雾、山水、炼丹炉、玉函等,使得诗歌意境深远、韵味悠长,诗人通过对比和反问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深沉,既有对真理和道法的执着追求,又有对自然和人生的淡然态度,体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和深刻的人生哲理。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的个人经历和思想追求有关,李频一生游历四方,对自然山水有着深厚的感情和独到的见解,在探寻真理和道法的过程中,他或许经历了许多艰难和挫折,也或许感受到了人生的无常和变幻,这些经历和思想感受都深深地烙印在他的诗歌中,使得这首诗充满了深刻的哲理和真挚的情感,唐代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期,诗歌创作繁荣兴旺,也为李频的诗歌创作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