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山居
唐·韦应物
昔人学道居其间,尘世纷纷未尝识。
高松结阴临碧涧,空谷无人自幽寂。
日出雾散林鸟啼,山深路险人迹稀。
心远地自偏安在,此中真意谁能知。
作者及朝代
作者:韦应物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韦应物(737年-792年),唐代著名诗人、文学家,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出身贵族世家,早年曾任太子侍读、洛阳丞等职,后辞官隐居,他的诗作以描写山水田园生活为主,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细腻深沉,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韦应物的诗歌深受后人喜爱,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从前有位修道之人居住在这山中,世间的纷扰喧嚣他从未见识过。
高大的松树在碧绿的溪涧边结成浓荫,空旷的山谷里空无一人,显得格外幽静。
太阳升起,雾气散去,林中的鸟儿开始啼叫,山深路险,人迹罕至。
心境高远,自然觉得居所偏僻而安宁,这里的真正意境又有谁能理解呢?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位修道者隐居山中的生活场景,表达了诗人对远离尘世纷扰、追求内心宁静生活的向往,诗中“昔人学道居其间”点明了主题,即修道者的隐居生活;“尘世纷纷未尝识”则强调了其超脱世俗的心境,接下来的诗句通过描绘山中的自然景色和幽静氛围,进一步烘托出修道者内心的宁静与淡泊。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清新脱俗的山居图,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山中的自然景色与修道者的内心世界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诗中“高松结阴临碧涧,空谷无人自幽寂”等句,不仅描绘了山中的幽静美景,也寓含了修道者内心的宁静与淡泊,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启迪。
创作背景
韦应物在仕途不顺、心灰意冷之际,选择了隐居山林的生活方式,这首诗正是他在隐居期间创作的,表达了他对尘世纷扰的厌倦和对内心宁静生活的追求,通过描绘修道者的隐居生活,诗人寄托了自己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反映了唐代士人追求精神自由和超脱世俗的普遍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