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山居即事
唐·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松间石榻日应扫,花底岩扉时自关。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作者及朝代
作者:王维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王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唐代著名诗人、画家,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王维参禅悟理,精通诗书音画,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因笃诚奉佛,有“诗佛”之称,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著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
译文
寂寞之中我掩起柴扉,面对苍茫的暮色,鹤的巢穴筑在松树之上,访客稀少,柴门紧闭,绿色的竹子长出了新的嫩粉,红色的莲花凋谢了旧的花瓣,松间的石榻每天都要清扫,花下的岩门时常自己关闭,寂静的门前通向山间的道路,深深的柳树掩映着读书堂,每当阳光透过树叶洒下幽光,清辉便照亮了我的衣裳。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山居生活的宁静与清幽,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刻画了山居环境的寂静与美丽,表达了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享受。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居生活的宁静与清幽,充满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热爱和向往,首联“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直接点明了山居的寂寞与宁静,同时以“苍茫”和“落晖”营造出一种广阔而深远的意境,颔联“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通过鹤巢与荜门的对比,进一步突出了山居的清幽与少有人扰,颈联“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则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景物的变化,展现了山居生活的生机与活力,尾联“松间石榻日应扫,花底岩扉时自关”则直接点明了诗人对山居生活的精心打理与享受。
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充满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热爱和向往,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将山居生活的宁静与清幽展现得淋漓尽致,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创作背景
王维在仕途上并不顺利,曾一度隐居山林,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这首诗就是他在隐居期间创作的,表达了他对隐逸生活的热爱和向往,通过描绘山居生活的宁静与清幽,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世俗纷扰的厌倦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