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山居
唐·皎然
笑庭上人不出山,身比浮云閒更閒。
草色花香长入眼,松声竹韵自盈关。
心无俗念神常静,梦绕禅林月正弯。
莫道幽居无乐事,此中真意几人攀。
(注:此诗为虚构创作,旨在符合题目要求,展现古代山水田园诗的风格与意境,历史上并无确凿记录皎然曾创作过此诗,以下解析基于虚构内容。)
作者简介
皎然,唐代著名诗僧,俗姓谢,字清昼,湖州(今浙江吴兴)人,皎然一生寄情山水,与陆羽、颜真卿等名士交往密切,诗风清新自然,多描绘山水田园及禅意生活,对后世诗歌创作有着深远影响。
译文
笑看庭中的上人(指僧人)不愿出山,他的身体比那悠闲自得的浮云还要闲适几分,绿草如茵,花香四溢,美景常入眼帘;松涛阵阵,竹韵悠悠,自然之音盈满关隘,心中没有世俗杂念,心神宁静平和,梦中也常绕着那禅意深深的林间小道,月光正弯如钩,不要说隐居生活没有乐趣,这里的真意又有几人能够领悟和攀登呢?
释义
此诗通过描绘一位僧人的山居生活,展现了其超脱世俗、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闲适心境,诗人用“笑庭上人不出山”开篇,点明主题,随后通过一系列自然景象的描绘,如草色、花香、松声、竹韵,营造出一种宁静致远、物我两忘的意境,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山居生活真意的深刻体悟,以及对世人难以领悟这种生活真谛的感慨。
赏析
此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皎然作为诗僧的独特艺术风格,诗人通过对山居生活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更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的精神追求,诗中“身比浮云閒更閒”一句,以浮云为喻,形象地描绘了僧人闲适自在的生活状态;“心无俗念神常静”则直接点明了僧人内心的宁静与平和,整首诗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也寓含了深刻的禅理,使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一种心灵的净化与升华。
创作背景
(基于虚构内容)此诗可能创作于皎然晚年隐居山林之时,彼时,诗人已历经世事沧桑,对世俗生活有了深刻的体悟与反思,更加向往那种超脱世俗、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山居生活,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以笔为媒,将自己的心境与感悟融入诗中,创作出了这首充满禅意与诗意的佳作,通过这首诗,诗人不仅表达了自己对山居生活的热爱与向往,也向世人传达了一种追求内心宁静与平和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