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道异乡常不雨,举头看月也消魂。出自哪首诗?

春秋9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思乡

唐·张籍

纵道异乡常不雨,举头看月也消魂。

寒灯独照孤眠夜,梦里归家见故人。

作者简介

张籍,唐代著名诗人,字文昌,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他出身贫寒,早年曾游历四方,生活颇为艰辛,张籍的诗歌多反映社会现实和民生疾苦,语言平易近人,情感真挚动人,他与白居易友善,诗风相近,时称“张王乐府”,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即便在这异乡之地常常不见雨水滋润,抬头仰望那轮明月也足以令人心魂消散,寒冷的灯光下,我独自照看着孤独的夜晚,梦中回到了家乡,见到了久违的故人。

释义

“纵道异乡常不雨”描绘了诗人在异乡生活的艰辛与不易,连雨水都似乎不愿光顾这片土地,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凄凉。“举头看月也消魂”则通过仰望明月这一动作,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思念,即便是在如此美好的月色之下,也难以掩饰内心的忧伤与愁绪。“寒灯独照孤眠夜”进一步渲染了诗人孤独无依的境遇,而“梦里归家见故人”则寄托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无限眷恋与向往。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深刻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前两句通过描绘异乡的环境和诗人的内心感受,为全诗奠定了忧伤的基调,后两句则通过具体的场景描写,将诗人的思乡之情推向高潮,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有对现实的无奈与感慨,又有对美好回忆的留恋与向往。

创作背景

张籍在唐代中期生活在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社会矛盾和民族冲突不断加剧,他早年曾游历四方,饱尝人间冷暖,在这首诗中,张籍通过描绘自己在异乡的生活境遇和内心感受,表达了对家乡的深深思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种思乡之情不仅是对个人经历的反映,更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一种深刻揭示和批判,在动荡不安的年代里,人们对家乡的思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成为了一种普遍的情感需求和精神寄托。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