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下横门隔断桥,溪边草径入云遥。全诗是什么?

小星17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山行

唐·杜荀鹤

林下横门隔断桥,溪边草径入云遥。

半山落日樵夫返,一路秋风野客招。

白鸟影边秋露重,青松色里夜寒消。

幽居不用名绳检,月满前山独倚霄。

作者简介

杜荀鹤(约846—904),晚唐诗人,字彦之,号九华山人,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人,出身寒微,早年曾数次应考不第,后隐居九华山,以诗为伴,他的诗作多反映社会现实,同情人民疾苦,语言质朴自然,风格清新明快,在晚唐诗坛上独树一帜,杜荀鹤与晚唐另一位诗人陆龟蒙齐名,并称“陆杜”。

译文

树林之下,一道横门隔断了小桥的去路;溪流之畔,一条草径蜿蜒伸向云雾缭绕的远方,半山腰上,夕阳西下,樵夫满载而归;一路上,秋风送爽,仿佛在向过往的野客招手,白鸟飞翔的影子边,秋露凝重;青松苍翠的色泽里,夜寒渐消,在这幽静的山居中,无需世俗的名利束缚,只需在月满前山之时,独自倚靠云霄,享受这份宁静与自在。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隐居山林时的所见所感,通过描绘山林的自然景观和日常生活场景,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名利的淡泊,诗中“林下横门隔断桥,溪边草径入云遥”两句,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幽静深远的山林画卷,为全诗奠定了基调。

赏析

这首诗以景起兴,以情结尾,情景交融,意境深远,首联“林下横门隔断桥,溪边草径入云遥”以简洁的笔触描绘出山林幽静、远离尘嚣的景象,为全诗铺设了隐逸的背景,颔联“半山落日樵夫返,一路秋风野客招”通过描绘樵夫归家和野客招手的场景,进一步渲染了山林生活的宁静与和谐,颈联“白鸟影边秋露重,青松色里夜寒消”则从细节入手,通过白鸟、秋露、青松等意象,展现了山林秋夜的清冷与静谧,尾联“幽居不用名绳检,月满前山独倚霄”则直接抒发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热爱和对世俗名利的淡泊,是全诗的点睛之笔。

创作背景

杜荀鹤一生仕途不顺,多次应考不第,晚年隐居九华山,以诗为伴,这首诗很可能是他在隐居期间所作,通过描绘山林的自然景观和日常生活场景,表达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名利的淡泊,在晚唐动荡不安的社会背景下,杜荀鹤的隐逸思想无疑是对现实的一种逃避和反抗,同时也体现了他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