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年舣棹桐江道,草圣相传紫芝老。的解释

生辉127个月前

诗词原文

题李凝幽居

唐·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昔年舣棹桐江道,草圣相传紫芝老。

作者及朝代

作者:贾岛(779年-843年)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贾岛,字浪仙,唐代著名的苦吟派诗人,与孟郊齐名,人称“郊寒岛瘦”,他一生仕途坎坷,曾做过和尚,法号无本,贾岛的诗歌以五言律诗见长,风格清奇僻苦,注重炼字炼句,追求语言的奇崛和意境的幽深,他的诗作在晚唐诗坛上独树一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译文

闲居之处少有邻居,一条长满杂草的小路通向荒芜的园子,鸟儿栖息在池塘边的树上,僧人在月光下敲着寺门,走过小桥,眼前呈现出一片原野的景色,搬动石头,惊动了云根(指山石),想当年,我曾停船在桐江边上,听说这里的紫芝老人是草书圣手,他的书法技艺代代相传。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李凝幽居的幽静环境和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赞美。“昔年舣棹桐江道,草圣相传紫芝老”两句,是诗人对往昔经历的回忆,也是对紫芝老人草书技艺的赞美,增添了诗歌的历史感和文化底蕴。

赏析

这首诗以“题李凝幽居”为题,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李凝居所的幽静和美丽,诗人通过“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等句,描绘了一个远离尘嚣、与世隔绝的隐居环境,而“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两句,更是以动衬静,将夜晚的宁静和神秘表现得淋漓尽致。

“昔年舣棹桐江道,草圣相传紫芝老”两句,则是诗人对往昔经历的回忆和感慨,诗人曾停船在桐江边上,听闻紫芝老人的草书技艺,心生敬仰之情,这两句诗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容,也增添了诗歌的历史感和文化底蕴。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贾岛在游历过程中,为友人李凝的幽居所题写的一首五言律诗,诗人通过描绘李凝居所的幽静环境和自然景色,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赞美,诗人也通过回忆往昔经历,表达了对紫芝老人草书技艺的敬仰之情,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反映了唐代士人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也体现了贾岛作为苦吟派诗人的艺术风格和创作特点。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