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庐树影吟边近,彭蠡江声梦里长。的解释

风云8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庐山夜梦

唐·白居易

匡庐树影吟边近,彭蠡江声梦里长。

月落乌啼云雨散,游童陌上拾花香。

作者及朝代

作者:白居易(772年-846年)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他的诗歌以通俗易懂、情感真挚著称,广泛涉及社会现实、人生哲理、自然风光等多个领域,白居易一生仕途坎坷,但始终保持着对文学和生活的热爱,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篇。

译文

庐山的树影在我吟咏之时仿佛近在咫尺,鄱阳湖的江声在梦中久久回荡,月落时分,乌鸦啼叫,云雨散去,孩童们在田野小路上拾起落花,感受着花香。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庐山和鄱阳湖美景的深深怀念与向往,首句“匡庐树影吟边近”中的“匡庐”即庐山,树影在诗人的吟咏中仿佛触手可及,表现出诗人对庐山的亲近感,次句“彭蠡江声梦里长”中的“彭蠡”即鄱阳湖,江声在梦中回荡,表达了诗人对鄱阳湖的深切思念,后两句则通过月落乌啼、云雨散去、游童拾花的场景,进一步渲染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庐山与鄱阳湖交织的梦幻画卷,诗人通过树影、江声、月落、乌啼等自然元素,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意境,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无限热爱和向往,诗人也通过游童拾花的场景,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进一步升华了诗歌的主题。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白居易被贬谪期间,在仕途不顺、生活困顿的情况下,诗人更加怀念和向往自然美景的宁静与美好,庐山和鄱阳湖作为江西的著名景点,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前来游览和吟咏,白居易在游览或回忆这些美景时,心中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向往,于是写下了这首充满诗意的佳作,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的深情厚谊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