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君何处拜庭闱,海国苍茫去路微。的意思及出处

春秋8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海上寄萧立

唐·韦应物

朔风吹桂水,朔雪度桂岭。

来雁去无迹,寒蛩啼露草。

愁多知夜长,仰观众星晓。

穷途唯有泪,还望独潸潸。

身世如浮梗,逢人畏相问。

衰容不暇整,秋鬓半苍残。

去国别蕃远,怀归思欲阑。

茅檐扫蚁穴,粉壁排蚍蜉。

堂上日已晚,柴扉犹半掩。

高林滴露夜,秋气入庭闱。

问君何处拜庭闱,海国苍茫去路微。

但见长空万里云,飞鸿遥度陇山悲。

作者及朝代

作者:韦应物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韦应物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出身贵族世家,早年曾任三卫郎,后历任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刺史,他的诗作以描写山水田园生活为主,风格清新淡雅,情感细腻深沉,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韦应物的诗歌深受后人喜爱,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北风呼啸吹过桂水,大雪纷飞越过桂岭。

南来的大雁已无踪迹,寒蝉在露湿的秋草中悲鸣。

忧愁太多知道夜已漫长,仰望星群直到天亮。

穷途末路只有落泪,回望故乡独自悲伤。

身世如同漂泊的浮梗,遇到人害怕被问起。

衰老的容颜来不及整理,秋霜已染白了半边鬓发。

离开京城远离边地,归家的念头快要断绝。

茅屋前清扫蚁穴,粉壁上驱赶蚍蜉。

堂上已是黄昏时分,柴门还半掩着。

高大的树林滴着露水,秋气已侵入庭院。

请问你何处去祭拜祖先的庭闱?茫茫海国去路遥远又细微。

只见长空万里飘着云彩,飞鸿远远地飞过陇山悲鸣。

释义

这首诗是韦应物在海上漂泊时写给友人萧立的,诗中通过描绘北风、大雪、大雁、寒蝉等自然景象,营造出一种凄凉、孤寂的氛围,诗人表达了自己身世漂泊、归途无望的哀愁,以及对故乡和亲人的深深思念,通过描写茅檐、粉壁、高林、秋气等景物,进一步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奈。

赏析

这首诗在情感表达上深沉而细腻,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故乡和亲人的深切思念,诗中“问君何处拜庭闱,海国苍茫去路微”一句,既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切和询问,又暗示了自己身处茫茫海国、归途无望的悲凉心境,整首诗在情感上层层递进,由景入情,由情入理,达到了情景交融、情理并重的艺术效果。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韦应物在海上漂泊期间所作,当时他因仕途不顺而远离京城,漂泊在茫茫大海之上,面对大海的苍茫和自身的漂泊无依,诗人不禁想起了远方的故乡和亲人,于是写下了这首充满哀愁和思念的诗歌,这首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和亲人的深深思念,也反映了唐代士人面对仕途坎坷、人生无常时的无奈和悲凉。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