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秋思
唐·贾岛
秋宵月色胜春宵,万里霜天静寂寥。
明日独怀乘兴地,不堪愁思更依依。
作者简介
贾岛(779年-843年),字浪仙,一作阆仙,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阳(今河北涿州)人,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自号“碣石山人”,唐代著名的苦吟派诗人,与孟郊齐名,人称“郊寒岛瘦”,元和五年(810年)冬,至长安,见张籍,次年春,至洛阳,始谒韩愈,以诗深得赏识,后还俗,屡举进士不第,文宗开成二年(837年),韩愈荐为长江县尉,旋辞官,武宗会昌三年(843年),在普州去世,贾岛一生穷愁,苦吟作诗,其诗多写荒凉枯寂之境,长于五律,以铸字炼句取胜,刻意求工。
译文
秋天的夜晚,月色之美胜过春天的夜晚,万里霜天之下,一片寂静寥落,明天我将独自前往那令我心中兴起的地方,但此刻的愁思却让我更加依依不舍。
释义
秋宵月色胜春宵:形容秋天夜晚的月色比春天夜晚的月色更加美丽。
万里霜天静寂寥:描绘了秋天万里无云,霜白的天际下,一片寂静无声的景象。
明日独怀乘兴地:指明天将独自前往某个心中兴起的地方。
不堪愁思更依依:表达了此刻的愁思让自己更加难以割舍和离开。
赏析
这首诗以秋夜为背景,通过描绘月色和霜天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寂静而略带凄凉的氛围,诗人通过“秋宵月色胜春宵”一句,表达了对秋天月色的喜爱,同时也暗示了内心的某种孤寂和落寞,接下来的“万里霜天静寂寥”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氛围,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空旷和寂寞。
“明日独怀乘兴地”一句,诗人透露了自己即将独自前往某个地方的计划,但“不堪愁思更依依”却透露出他对即将离开的地方充满了不舍和愁思,这种情感上的矛盾,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张力,也让人更加深入地理解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贾岛的个人经历有关,作为一位苦吟派诗人,贾岛一生穷愁,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却未能中举,他的诗歌多写荒凉枯寂之境,反映了他内心的孤独和苦闷,这首诗可能是在某个秋天的夜晚,诗人独自面对月色和霜天,心中涌起对过往的怀念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从而写下了这首充满愁思和依恋之情的诗作,这首诗也体现了贾岛诗歌中常见的铸字炼句、刻意求工的特点,使得整首诗在情感表达和艺术表现上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