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笑萍踪也如此,悠悠书剑谩题名。上一句是什么?

春秋87个月前

诗词原文

题长安酒肆壁

唐·韦庄

自笑萍踪也如此,悠悠书剑谩题名。

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

作者简介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韦庄工诗,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重要词人,并称“温韦”,所著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人称“秦妇吟秀才”,其词作语言清丽,多用白描手法,写闺情离愁和游乐生活,情致哀婉动人,对后世词的发展有较大影响。

译文

自嘲自己的行踪如同浮萍一般漂泊不定,带着书卷和剑器四处漫游,却只是徒然在各处留下自己的名字,在灯前一觉醒来,梦中回到了江南,醒来后满心惆怅,只见山间的月亮已经西斜。

释义

萍踪:比喻行踪不定,如浮萍漂泊。

悠悠:形容漫长、遥远的样子。

书剑:指文人所带的书籍和剑器,象征文武双全或游子的行囊。

谩题名:徒然留下名字,意指虽有志向但未能实现抱负。

赏析

这首诗是韦庄在长安游历时的即兴之作,通过自笑和梦境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漂泊生涯的感慨和对故乡的深切思念,首句“自笑萍踪也如此”以自嘲的口吻开篇,点明了诗人漂泊无定的生活状态;次句“悠悠书剑谩题名”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无奈和失落感,暗示了诗人虽有才华和志向,但在现实面前却显得力不从心,后两句通过梦境的描写,将诗人的思绪拉回到遥远的江南,与现实的孤独和落寞形成鲜明对比,更加突出了诗人内心的惆怅和思乡之情。

创作背景

韦庄生活在晚唐至五代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仍的时代,诗人早年曾游历四方,寻求仕途,但始终未能如愿,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反映了诗人对自己漂泊生涯的深刻反思和对故乡的深切怀念,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韦庄作为一位文人的无奈和失落,以及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深刻洞察。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