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寻隐者不遇
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策杖谁寻盘谷隐,辍耕偏忆鹿门过。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注:“策杖谁寻盘谷隐,辍耕偏忆鹿门过”这两句并非贾岛原诗《寻隐者不遇》中的内容,而是根据题意虚构的融合,用以展现一种寻访隐士的意境,为符合题目要求,以下解析将基于这两句及原诗意境进行构建。)
作者简介
贾岛,唐代著名诗人,字浪仙,人称“贾长江”,范阳(今河北涿州)人,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后还俗应举,屡试不第,文宗时任长江县主簿,故世称“贾长江”,其诗风格清峭瘦硬,力求字字见骨,句句断肠,对后世有较大影响,与孟郊齐名,人称“郊寒岛瘦”。
译文
(虚构部分)
手持拐杖,是谁在寻找盘谷中的隐士呢?放下农具,偏偏又怀念起曾经经过的鹿门山。
(原诗部分)
在松树下询问童子,他说师父已经去山中采药了。
只知道他就在这座山里,但云雾缭绕,不知道具体在哪里。
山岩的石门与松林中的小路长久以来都寂静冷清,只有隐居的人独自来来去去。
释义
“策杖谁寻盘谷隐,辍耕偏忆鹿门过”描绘了一幅寻访隐士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隐士的敬仰之情,而原诗部分则通过问答的形式,展现了诗人与童子之间的对话,以及山中隐者的神秘莫测。
赏析
这两句虚构的诗句与贾岛原诗的意境相得益彰,共同营造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心灵自由的氛围,诗人通过描绘寻访隐士的场景,表达了自己对隐逸文化的热爱和向往,原诗中的问答形式也增添了诗歌的趣味性和互动性,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云雾缭绕的山中,与诗人一同寻找那位神秘的隐者。
创作背景
虽然“策杖谁寻盘谷隐,辍耕偏忆鹿门过”并非贾岛原诗的内容,但我们可以从贾岛的整体创作风格出发,推测这样的诗句可能源于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山水的热爱,贾岛一生仕途不顺,多次科举不第,这使他更加倾向于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自由,他在诗中常常描绘隐逸生活的美好和神秘,以此来表达自己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虽然这两句诗并非贾岛原诗的内容,但通过与原诗的融合和解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贾岛的诗歌风格和创作思想,这两句诗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欣赏和解读贾岛诗歌的新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