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何处白云窝,不见诗人掩薜萝。的意思及出处

春秋10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寻隐者不遇

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附:变体意境句

青山何处白云窝,不见诗人掩薜萝。

(注:此句为后人根据贾岛诗意引申创作,非贾岛原诗内容,但保持了相似的意境与风格。)

作者及朝代

作者:贾岛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贾岛,唐代著名诗人,字浪仙,人称“贾长江”或“瘦岛”,范阳(今河北涿州)人,早年出家为僧,法号无本,后还俗应举,屡试不第,曾任长江主簿,故又称“贾长江”,其诗歌风格清奇僻苦,以苦吟著称,与孟郊齐名,人称“郊寒岛瘦”,代表作有《寻隐者不遇》、《题李凝幽居》等。

译文

(原诗译文)

在松树下询问童子,他说师傅已经去山中采药了。

只知道他就在这座大山里,但云雾缭绕,不知道具体在哪里。

(变体意境句译文)

青山连绵,白云缭绕之处是哪里藏着隐士的居所呢?却不见那诗人身披薜萝(一种野草,象征隐士生活)的身影。

释义

原诗通过描述诗人向童子询问隐者去向的情景,展现了隐者超脱尘世、行踪不定的生活状态,以及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追寻,变体意境句则进一步将这种追寻与向往具象化,用“青山何处白云窝”描绘出隐逸之地的神秘与美丽,而“不见诗人掩薜萝”则透露出一种寻觅未果的淡淡惆怅。

赏析

贾岛的这首诗以其简洁明快的语言和深邃的意境,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经典之作,诗人通过对话的形式,巧妙地传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隐者高洁人格的赞美,变体意境句则在此基础上,通过更加具象化的描绘,增强了诗歌的画面感和情感色彩,使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诗人内心的追寻与向往。

创作背景

贾岛创作这首诗的具体时间已难以考证,但根据他的生平经历,可以推测这首诗可能是在他游历山水、寻求心灵寄托的过程中所写,贾岛一生仕途不顺,多次科举不第,这使他更加向往隐逸生活,希望通过与隐者的交往来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和慰藉,这首诗不仅是对隐者生活的描绘,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真实写照。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变体意境句并非贾岛原诗内容,但它仍然保持了与原诗相似的意境与风格,是对原诗意境的一种延伸和拓展。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