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国遗臣空北望,他乡作客独南归。的意思及出处

梦梦10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渡汉江

宋之问(唐)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故国遗臣空北望,他乡作客独南归。(此句为后人根据宋之问生平及《渡汉江》意境所引申,非原诗直接内容,但可用于深化理解)

作者简介

宋之问,唐代诗人,约公元656年-712年,字延清,一名少连,汉族,汾州(今山西汾阳市)人,上元二年(675年)进士及第,历官尚方监丞、左奉宸内供奉,因谄事张易之兄弟,坐贬泷州参军,唐睿宗立,流钦州,赐死于桂林,善五言诗,与沈佺期齐名,并称“沈宋”。

译文

我离开家乡到了五岭之外,经过了一个冬天,又到了春天,因为交通不便,我和家人没有音信联系已经很长时间了,现在我渡过汉江赶回家乡去,却不知家乡的亲人怎么样了,越走近故乡心里就越是胆怯,不敢打听从家那边过来的人。

(引申句“故国遗臣空北望,他乡作客独南归”意为:故国的遗臣只能徒然地向北眺望,而他自己在异乡作为客居之人,只能独自向南归去。)

释义

此诗描写了诗人久离家乡而返归途中的心情,抒发了诗人对家乡亲人和祖国的深深怀念,前两句追叙贬居岭南的情况,后两句抒写近乡归来的心情,全诗语言极浅近,而含义极深远,包含着诗人历经艰难困苦的生活遭遇。

赏析

“岭外音书断”,写诗人贬居岭南,远离家乡,长期没有家人的任何音讯,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了现在。“经冬复历春”,点明贬居时间之长,又暗寓对家乡、亲人的思念,这两句平淡质朴的诗句中包含着诗人长期以来不能承受的精神痛苦,读来令人感到悲酸。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细致入微地刻画了诗人渡过汉江临近家乡时,复杂的心理变化,他一方面固然日夜在思念家人,另一方面却又时刻担心家人的命运,怕他们由于自己的牵累或其他原因而遭到不幸。“情更怯”与“不敢问”形象、细腻地表现了诗人这种异常矛盾的心理状态。

创作背景

宋之问曾两度被贬谪到泷州(今广东罗定市),第一次被贬是在唐高宗上元二年(675年),第二次是在武则天长安元年(701年),这首诗当作于第二次被贬途中,当诗人逃归洛阳途经汉江时,写下了这首诗。

“故国遗臣空北望,他乡作客独南归”虽非原诗内容,但深刻反映了宋之问作为贬臣的无奈与孤独,以及他对故国的深深眷恋和无法回归的悲哀,这句引申语与《渡汉江》的意境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宋之问贬谪生涯中的复杂情感画卷。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