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春夜洛城闻笛
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注:虽然直接包含“横笛江头闻折柳,断肠偏是别离情”这句的诗词并非出自李白之手,但“此夜曲中闻折柳”一句与所给关键词意境相近,且为李白所作,广为人知,故以此为例进行解析,为了贴近关键词意境,以下分析将适当融合两者情感。)
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他的诗歌风格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艺术成就极高,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译文
是谁家的笛子暗暗地发出悠扬的笛声?它随着春风飘散在整个洛阳城中。
就在今夜的曲中,我听到了《折杨柳》的旋律,这怎能不勾起我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呢?
(注:为了贴近“横笛江头闻折柳,断肠偏是别离情”的意境,译文中的“江头”与“别离情”虽未直接出现,但“洛阳城中”与“故园情”已隐含了离别与思念的主题。)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春夜洛城听到笛声,引发了对故乡的深切思念。“折柳”是古代送别时的习俗,象征着离别与不舍,因此听到《折杨柳》的曲子,自然勾起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赏析
这首诗以笛声为引子,巧妙地勾起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前两句通过“暗飞声”与“满洛城”的描写,展现了笛声的悠扬与广泛传播,为后文的思乡情感做了铺垫,后两句则直接点明主题,通过“闻折柳”与“故园情”的呼应,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情感真挚动人,展现了李白诗歌的独特魅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大约创作于李白客居洛阳之时,当时,诗人远离家乡,独自在外漂泊,心中充满了对故乡的思念与眷恋,在一个春夜,他偶然听到了一阵悠扬的笛声,这笛声仿佛带着一种魔力,将他带回了遥远的故乡,他写下了这首充满思乡之情的诗篇,以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深深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