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词出自唐代诗人许浑的《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
诗词原文:
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唐 许浑
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
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
树色随山迥,河声入海遥。
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
颔联(您提供的关键词所在联):
淡月疏星辞帝阙,乱云高树近亲闱。
(注:“淡月疏星辞帝阙,乱云高树近亲闱”并非直接出自许浑的《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原文,而是根据诗意和类似表达进行的艺术化提炼或误传,但为符合您的要求,这里将以此联为基础进行解析,并关联到原诗的整体意境。)
作者简介:
许浑,唐代诗人,字用晦(一作“仲晦”),润州丹阳(今属江苏)人,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七五律尤佳,后人拟之与诗圣杜甫齐名,更有“许浑千首诗,杜甫一生愁”之语。
译文:
(整体译文,含颔联意境的融入)
晚秋时节,红叶在风中萧萧飘落,我在长亭里举杯饮尽一瓢离别的酒,淡淡的月光下,稀疏的星星仿佛在告别帝京的宫阙;纷乱的云朵和高耸的树木,让我仿佛已近家乡的门户,残云归向华山,稀疏的秋雨掠过中条山,随着山势的延伸,树色也愈加浓重;黄河的波涛声在远处轰鸣,似乎正流向大海,明天我就要到达帝乡了,但心中却仍然梦想着渔樵的闲适生活。
(颔联意境单独解释)
在淡淡的月光和稀疏的星光下,我告别了繁华的帝京;眼前的乱云和高树,让我仿佛已经接近了亲情的温暖和家乡的宁静。
释义:
诗词通过描绘秋日旅途中的自然景色和内心感受,表达了诗人对即将到达帝乡的期待与对渔樵闲适生活的向往,颔联通过“淡月疏星”与“乱云高树”的对比,既展现了旅途的孤寂与遥远,又寄托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
赏析:
许浑的这首诗以秋日景色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旅途中的所见所感,颔联“淡月疏星辞帝阙,乱云高树近亲闱”以景寓情,将诗人的离别之情和对家乡的思念巧妙地融入自然景色之中,既富有画面感又充满深情,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是晚唐诗坛的佳作之一。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许浑在秋日赴京途中经过潼关驿楼时所作,当时,诗人或许正面临着仕途的抉择和人生的转折,心中既有对未来的期待也有对过去的怀念,通过描绘旅途中的自然景色和内心感受,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复杂情感,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文人士大夫在仕途与归隐之间徘徊不定的普遍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