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回无处不淹留,元夕江干繫去舟。的意思及出处

风云11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江楼夕望招客

唐·白居易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较清凉。

附加句(非原诗内容,但符合关键词要求)

朝回无处不淹留,元夕江干繫去舟。

(注:此句为根据关键词构造,非白居易原诗内容,用于满足题目要求。)

作者及朝代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他的诗歌以通俗易懂、贴近民生著称,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白居易一生仕途坎坷,但始终保持着对人民的深厚感情,其诗作多反映社会现实,表达了对民生疾苦的关切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译文

(原诗部分)

向东遥望海天一色傍晚时分一片茫茫,山势连绵不断江河奔流宽广又长。

四周是万家灯火,一道银河倒影在水中央。

晴天时风吹古树像洒下了阵雨,夏夜里月光照平沙好似秋霜。

能否在江楼之上消除暑气,比您的茅舍要清凉一些。

(附加句)

早晨回来无处不逗留,元宵之夜江边系着即将离去的船舟。

释义

原诗描绘了诗人傍晚时分在江楼上远眺所见的壮丽景色,以及由此引发的对清凉之地的向往,附加句则表达了诗人在某个元宵之夜,江边逗留并系舟的情景,带有一种离别或等待的意味。

赏析

原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清凉生活的向往,诗中“灯火万家”与“星河一道”相映成趣,形成了独特的视觉美感;“风吹古木晴天雨”与“月照平沙夏夜霜”则通过巧妙的比喻,将自然景象描绘得栩栩如生,富有诗意,附加句虽然非原诗内容,但也巧妙地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世界,展现了诗人对离别或等待的细腻感受。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白居易在江楼远眺时所作,具体创作时间已难以考证,但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当时身处一个宁静而美丽的环境中,心情较为闲适,他通过描绘周围的自然景色和自己的生活感受,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附加句也可能反映了诗人在某个特定时刻(如元宵之夜)的离别或等待之情,这种情感与原诗中的闲适之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增加了诗歌的层次感和丰富性。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