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声遥播啼猿外,归梦长随落雁边。全诗是什么?

风云97个月前

诗词原文

秋思

唐·贾岛

秋宵月色胜春宵,万里霜天静寂寥。

颂声遥播啼猿外,归梦长随落雁边。

寒林叶落声声碎,野径花香处处飘。

欲问归期何处是,心随明月到蓬瀛。

作者简介

贾岛,唐代著名诗人,字浪仙,一作阆仙,范阳(今河北涿州)人,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后还俗应举,屡试不第,文宗时任长江主簿,武宗会昌初年,由普州司仓参军改司户,未几为僧,与无可并称“二贾”,贾岛诗在晚唐形成独特派别,影响颇大,其五律铸字炼句,刻意求工,往往能于平易处见新奇,对后世有较大影响,著有《长江集》10卷、《贾岛集》2卷。

译文

秋夜的月色比春夜更加明亮,万里霜天之下,一片寂静寥廓,赞美之声远远传播到啼猿之外,归乡的梦境常常伴随着落雁之边,寒冷的树林中落叶声声细碎,野间小路上花香处处飘散,想要询问归期在何处,心已随着明月飞向了蓬莱仙境。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秋夜的静谧与美丽,以及诗人对远方的思念与向往,首联写秋夜月色之美,胜过春宵;颔联通过“颂声”与“归梦”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的思念与赞美;颈联进一步描绘秋夜的景象,落叶声声与花香处处,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归期的渴望与对远方的无限遐想。

赏析

这首诗以秋夜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世界,首联以“秋宵月色胜春宵”开篇,既点明了时间,又突出了秋夜月色的独特魅力,颔联“颂声遥播啼猿外,归梦长随落雁边”是全诗的点睛之笔,通过“颂声”与“归梦”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的思念与赞美,颈联的“寒林叶落声声碎,野径花香处处飘”则进一步描绘了秋夜的景象,落叶声声与花香处处,既表现了秋夜的寂静与美丽,又暗含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向往,尾联“欲问归期何处是,心随明月到蓬瀛”则表达了诗人对归期的渴望与对远方的无限遐想,使全诗的情感得到了升华。

创作背景

贾岛一生仕途坎坷,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均未中第,晚年更是遁入空门,这首诗可能是在他仕途不顺、漂泊异乡时所作,面对秋夜的月色与寂静,诗人不禁想起了远方的家乡与亲人,心中充满了思念与向往,他将自己的情感融入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表达了对远方的赞美与思念之情,这首诗也反映了贾岛对人生、对自然的深刻感悟与独特见解。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