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裕栖迟名独盛,王猷落魄兴偏多。出自哪首诗?

风云97个月前

诗词原文

题友人隐居

唐·李中

匡裕栖迟名独盛,王猷落魄兴偏多。

云深山色千重秀,水阔溪声万顷波。

野径花香侵客袖,林泉鸟语入诗窝。

此中真意谁能解,独倚阑干对月歌。

作者简介

李中,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大约活动在晚唐至五代时期,他一生仕途不顺,多任小官,但才华横溢,擅长诗文,尤其以描写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见长,他的作品风格清新自然,语言质朴流畅,深受后人喜爱。

译文

匡裕隐居不仕名声却独自显赫,王猷(此处借指隐士)虽然落魄但兴致却更加浓厚,云雾缭绕的深山景色千重万叠,秀美无比;水面宽阔,溪流潺潺,波涛万顷,野间小径上的花香侵入客人的衣袖,林泉间的鸟鸣声传入诗人的诗窝,这其中的真正意境谁能理解呢?只能独自倚靠在栏杆上对着月亮吟唱。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友人隐居之地的自然风光和友人的生活状态,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赞美,匡裕和王猷都是历史上著名的隐士,诗人借他们的名字来赞美友人的高洁品质,诗中“云深山色”、“水阔溪声”等描绘,展现了隐居之地的清幽美丽;“野径花香”、“林泉鸟语”则进一步渲染了这种宁静祥和的氛围,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真谛的领悟和独自品味这种生活的情感。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友人隐居之地的美景和友人的生活状态,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赞美,诗中通过对比匡裕的“栖迟名独盛”和王猷的“落魄兴偏多”,突出了隐士虽然生活清贫但精神富足的特点,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隐居之地的自然风光,使读者仿佛置身于其中,感受到了那种宁静祥和的氛围,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真谛的领悟和独自品味这种生活的情感,使整首诗在情感上得到了升华。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自身的仕途不顺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有关,李中一生仕途坎坷,多任小官,但他才华横溢,擅长诗文,在晚唐至五代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仕途艰难,许多文人墨客都选择了隐居避世的生活方式,诗人可能也受到了这种风气的影响,对隐逸生活产生了向往之情,他通过这首诗来描绘友人隐居之地的美景和友人的生活状态,表达了自己对隐逸生活的赞美和向往之情,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社会背景下文人墨客对仕途不顺的无奈和对自由生活的追求。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