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冠岁月易蹉跎,孤馆相看奈别何。的意思及出处

梦梦10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湘南逢雁

唐·钱起

湘江斑竹枝,锦翅鹧鸪飞。

儒冠岁月易蹉跎,孤馆相看奈别何。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作者及朝代

钱起,唐代诗人,字仲文,吴兴(今浙江湖州市)人,早年数次赴试落第,唐天宝十年(751年)进士,初为秘书省校书郎、蓝田县尉,后任司勋员外郎、考功郎中、知制诰,晚年官至尚书考功郎中,世称钱考功,銮坡集是其作品集,钱起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也是其中杰出者,被誉为“大历十才子之冠”,又与郎士元齐名,称“钱郎”,当时称为“前有沈宋,后有钱郎”。

作者简介

钱起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便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他才华横溢,但早年仕途不顺,多次科举不第,直到天宝十年才进士及第,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尤其擅长五言律诗,是唐代诗坛的重要人物之一。

译文

在湘江之畔,斑竹的枝条随风摇曳,鹧鸪鸟拍打着锦翅在空中飞翔,身为儒生,岁月匆匆,时光容易流逝,在这孤独的客栈中,我们相互对视,却又无奈何离别之苦,我回到家乡时已是秋雁南归之后,思念之情却常在花前月下萌发。

释义

首联描绘了湘江畔的自然景色,斑竹和鹧鸪都是南方的特有之物,为全诗定下了凄清哀婉的基调,颔联则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感慨,身为儒生,却未能实现自己的抱负,岁月在蹉跎中流逝,与友人分别时更是无奈与不舍,颈联和尾联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和对友人的思念。

赏析

这首诗以湘江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友人的深深思念,诗中“儒冠岁月易蹉跎”一句,更是道出了古代儒生普遍面临的困境和无奈,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真挚的情感,使全诗充满了哀婉动人的艺术魅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钱起在湘南地区遇到友人时所作,当时,钱起可能正处于仕途不顺、人生失意的低谷期,而友人的出现无疑给他带来了些许慰藉,相聚总是短暂的,离别在即,诗人不禁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首充满哀愁和思念的诗歌,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