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闻莺有怀故园
唐·韦应物
白头著作文人行,左掖闻莺有短章。
故园青草年年绿,王孙游宦何时归?
作者及朝代
作者:韦应物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韦应物,唐代著名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出身贵族世家,早年曾任三卫郎,后历任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刺史,他的诗歌以描写山水田园著称,风格清新自然,富有情趣,与王维并称“王孟韦柳”,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韦应物的诗作常流露出对仕途的厌倦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译文
我已年近白头,仍在这文人墨客的行列中笔耕不辍,于左掖(指朝廷中的官署)之中听到黄莺的啼鸣,不禁有感而发,写下这首短小的诗篇,故乡的青草年年都绿得如此鲜亮,而我这位游子,在这宦海浮沉中,不知何时才能归去啊!
释义
白头著作文人行:指作者自己年岁已高,但仍坚持文学创作,属于文人行列。
左掖闻莺有短章:左掖,代指朝廷;闻莺,听到黄莺的啼叫;短章,简短的诗篇,这句表达了作者在朝廷任职时,因听到黄莺的啼鸣而触发了思乡之情,写下这首短诗。
故园青草年年绿:故乡的青草每年都长得那么茂盛,象征着故乡的永恒与不变。
王孙游宦何时归:王孙,此处自指;游宦,指在外做官,这句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和不知何时能归乡的无奈。
赏析
这首诗以“闻莺”为引子,触发了作者对故乡的深切怀念,首句“白头著作文人行”既展现了作者的身份和坚持,又隐含了岁月流逝的感慨,次句“左掖闻莺有短章”则巧妙地将个人情感与自然环境相结合,黄莺的啼鸣成为了触发思乡之情的媒介,后两句“故园青草年年绿,王孙游宦何时归”则直接抒发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归期的期盼,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饱满,是韦应物山水田园诗风的又一佳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韦应物在朝廷任职期间,韦应物虽然出身贵族,但仕途并不顺畅,多次调任地方官职,晚年才回到京城任职,在这漫长的游宦生涯中,他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日益加深,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当作者在朝廷中听到黄莺的啼鸣时,触发了对故乡的深切怀念,从而写下了这首充满情感的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