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从军行
唐·王昌龄
胡瓶落膊紫薄汗,碎叶城西秋月团。
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
玉帛朝回望帝乡,乌孙归去不称王。
天涯静处无征战,兵气销为日月光。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其七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其八(含关键词句)
关山万里不可越,谁见幽人独往来?
白雁乱飞秋似雪,清露生凉夜。
扫却石边云,醉踏松根月。
星斗满天人睡也,无复汉地关山月,唯有漠北蓟城云。
作者及朝代
作者:王昌龄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王昌龄,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说京兆长安人(今西安)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而立,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晓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又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王昌龄诗绪密而思清,与高适、王之涣齐名,时谓王龙标、高常侍、王少伯为“京城三绝”。
译文
在漠北的广袤大地上,关山重重难以逾越,有谁见过孤独的行人在这里往来?秋天的白雁乱飞,如同雪花飘落,清冷的露水使夜晚更加寒凉,我扫去石边的云彩,醉意中踏着松树根上的月光前行,满天星斗之下,我已安然入睡,不再思念那汉地的关山月,眼前只有漠北蓟城的云彩陪伴着我。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漠北边疆的孤独与思乡之情,诗人通过描绘边疆的自然景象和自己的生活状态,表达了对家乡的深深思念和对边疆生活的无奈,关键词“无复汉地关山月,唯有漠北蓟城云”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遥远和难以触及的感慨,以及对当前所处环境的接受和适应。
赏析
这首诗以边疆的自然景象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在边疆的孤独生活和思乡之情,诗人通过“白雁乱飞秋似雪”等生动的描绘,将边疆的荒凉和寒冷表现得淋漓尽致,诗人也通过“醉踏松根月”等诗句,表达了自己在边疆生活中的洒脱和豪放,最后两句“无复汉地关山月,唯有漠北蓟城云”更是将诗人的思乡之情推向了高潮,同时也表达了对边疆生活的无奈和接受。
创作背景
王昌龄在唐代是一位著名的边塞诗人,他曾在边疆地区生活过,对边疆的自然景象和人们的生活状态有着深刻的了解,这首诗很可能是诗人在边疆生活期间创作的,通过描绘边疆的自然景象和自己的生活状态,表达了对家乡的深深思念和对边疆生活的无奈,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边疆地区的荒凉和寒冷,以及边疆人民生活的艰辛和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