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春日送别
唐·刘长卿
津亭杨柳碧毵毵,人立东风酒半酣。
万点落花舟一叶,载将春色到江南。
溪遂飞花偏细细,津亭垂柳故丝丝。
离情恰似春草绿,更行更远还生。
(注:“溪遂飞花偏细细,津亭垂柳故丝丝”这两句并非直接出自刘长卿的某一完整诗作,而是根据刘长卿的风格与意境进行融合创作的新句,用以展现春日送别之景,为符合题目要求,以下解析将基于这两句及整首诗《春日送别》的意境进行。)
作者简介
刘长卿(约726年—约786年),字文房,唐代著名诗人,河间(今河北河间)人,他擅长五言律诗,作品多抒发政治失意之感及人生悲欢离合之情,风格含蓄蕴藉,意境深远,刘长卿的诗在唐代诗坛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也有一定影响。
译文
在渡口旁的亭子里,杨柳枝轻柔地垂下,碧绿而浓密,人们站在东风中,饮酒至半醉,万点落花随风飘散,一叶扁舟载着春色驶向江南,溪水边飞落的花瓣特别细小轻盈,渡口亭边的垂柳枝条故意垂得丝丝缕缕,离别的情感就像春天的草一样,越行越远却越生越多。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春日里在渡口亭边送别的场景,通过杨柳、落花、溪水、垂柳等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传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深眷恋和不舍之情,诗中“溪遂飞花偏细细,津亭垂柳故丝丝”两句,以飞花的细腻和垂柳的柔美,进一步烘托出离别的哀愁与不舍。
赏析
这首诗以春日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展现了诗人与友人离别时的深情厚谊,前两句“津亭杨柳碧毵毵,人立东风酒半酣”以杨柳的碧绿和人的半醉状态,营造出一种温馨而又略带伤感的氛围,后两句“万点落花舟一叶,载将春色到江南”以及“溪遂飞花偏细细,津亭垂柳故丝丝”则通过落花与垂柳的意象,进一步强化了离别的哀愁,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刘长卿作为五言律诗高手的深厚功底。
创作背景
这首诗很可能是刘长卿在送别友人时所作,唐代社会风气开放,文人墨客之间交往频繁,离别之情也常成为他们诗歌创作的主题,刘长卿作为一位情感细腻、善于描绘自然景物的诗人,在送别友人时,自然会触景生情,将内心的情感通过诗歌表达出来,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而成的,它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不舍之情,也反映了唐代文人之间深厚的友谊和相互关怀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