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既迎兮当归宁,临长路兮捐所生。的释义

小编77个月前

诗词原文

远游

朝代:先秦

作者:屈原

悲时俗之迫阨兮,愿轻举而远游。

质菲薄而无因兮,焉托乘而上浮?

遭沈浊而污秽兮,独郁结其谁语!

夜耿耿而不寐兮,魂迢迢而至曙。

惟天地之无穷兮,哀人生之长勤。

往者余弗及兮,来者吾不闻。

步徙倚而遥思兮,怊惝恍而乖怀。

意荒忽而流荡兮,心愁凄而增悲。

神倏忽而不反兮,形枯槁而独留。

内惟省以端操兮,求正气之所由。

漠虚静以恬愉兮,澹无为而自得。

闻赤松之清尘兮,愿承风乎遗则。

贵真人之休德兮,美往世之登仙。

与化去而不伪兮,卒归穷而反真。

乘虬龙以蜿蜒兮,高驰骋乎八荒。

息崆峒以迟留兮,眇莽苍而不睹。

跨征鸿而遐逝兮,聊逍遥以相羊。

岁既晏兮孰华予?采三秀兮于山间。

石磊磊兮葛蔓蔓,余将董道而不豫兮,

固将重昏而终身!愁郁郁之无快兮,

居戚戚而不可解,心踌躇而不能化兮,

终不察夫民心,众皆竞进以贪婪兮,

凭不厌乎求索,羌内恕己以量人兮,

各兴心而嫉妒,忽驰骋以追逐兮,

非余心之所急,老冉冉其将至兮,

恐修名之不立,朝饮木兰之坠露兮,

夕餐秋菊之落英,苟余情其信姱以练要兮,

长顑颔亦何伤!擥木根以结茝兮,

贯薜荔之落蕊,矫菌桂以纫蕙兮,

索胡绳之纚纚,謇朝谇而夕替兮,

余亦忍以此终古?宁溘死以流亡兮,

余不忍为此态也!鸷鸟之不群兮,

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之能周兮,

夫孰异道而相安?屈心而抑志兮,

忍尤而攘诟,伏清白以死直兮,

固前圣之所厚,悔相道之不察兮,

延伫乎吾将反,回朕车以复路兮,

及行迷之未远,步余马于兰皋兮,

驰椒丘且焉止息,进不入以离尤兮,

退将复修吾初服,制芰荷以为衣兮,

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

苟余情其信芳,高余冠之岌岌兮,

长余佩之陆离,芳与泽其杂糅兮,

唯昭质其犹未亏,忽反顾以流涕兮,

哀高丘之无女,已焉哉!

国无人莫我知兮,又何怀乎故都!

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

节选部分

临长路兮捐所生,家既迎兮当归宁。

作者简介

屈原(约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78年),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丹阳秭归(今湖北宜昌)人,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被誉为“楚辞之祖”,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屈原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因遭贵族排挤诽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楚国郢都被秦军攻破后,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楚国。

译文

面对漫长的道路啊,我舍弃了生命的一切,

家园已在召唤啊,我该回去寻求安宁。

释义

“临长路兮捐所生”:在漫长的道路上徘徊,诗人决定舍弃一切世俗的牵绊和束缚。

“家既迎兮当归宁”:当家园在远方召唤时,他渴望回归,寻求内心的平静与安宁。

赏析

这两句诗表达了屈原在远游途中的复杂心境,他面对漫长而艰难的道路,内心充满了矛盾与挣扎,最终决定舍弃一切世俗的牵绊,回归家园寻求内心的平静,这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深刻反思,也是对楚国政治腐败、社会动荡的无奈控诉,屈原通过远游与回归的对比,展现了他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对现实世界的失望,这两句诗也体现了屈原诗歌中常见的“香草美人”意象,用家园的召唤象征理想世界的呼唤,用长路的艰难象征现实世界的困境。

创作背景

屈原生活在战国时期的楚国,这是一个政治腐败、社会动荡的时代,屈原作为一位有远见的政治家和诗人,他试图通过改革来挽救楚国的命运,但遭到了贵族阶层的排挤和打压,在长期的政治斗争中,屈原逐渐失去了权力,被流放至偏远地区,在流放期间,他创作了《远游》等作品,表达了对楚国政治腐败的深刻批判和对理想世界的向往,这两句诗正是他在远游途中的内心写照,反映了他对现实世界的失望和对回归家园的渴望。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