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怨歌行
汉·班婕妤
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
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
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续篇(虚构,因原诗无直接对应句,但按题意构思)
愁思何绵绵,独坐夜未央。
冥当寝兮不能安,饥当食兮不能餐。
空庭寂无声,月影照孤房。
心绪如飞蓬,飘零无定向。
作者及朝代
作者:班婕妤(约公元前48年-约公元2年),名不详,字婕妤,西汉女作家,汉成帝刘骜妃子,也是中国文学史上以辞赋见长的女作家之一。
朝代:西汉
作者简介
班婕妤出身功勋世家,自幼聪明伶俐,工于诗赋,文采飞扬,初入宫为少使,不久立为婕妤,深得汉成帝宠幸,后因赵飞燕姐妹入宫,逐渐失宠,自请侍奉太后于长信宫,以诗文自遣,其作品情感细腻,反映了宫廷女性的哀怨与无奈,对后世文学有一定影响。
译文
(原诗部分)
新裁的齐地白绢,皎洁如同霜雪。
缝制成合欢团扇,圆圆好似明月。
进出都在君怀袖,微风起时轻轻摇。
常怕秋天节气到,凉风夺去夏日热。
最终被弃置箱中,恩情半路就断绝。
(续篇部分,虚构)
愁绪绵绵无尽头,独自坐到夜深沉。
夜晚该睡时却难安,饥饿该吃时却难咽。
空旷庭院静无声,月光映照孤独房。
心绪如同飞蓬草,随风飘零无方向。
释义
原诗通过合欢扇从被宠爱到被遗弃的命运,比喻了班婕妤自己从受宠到失宠的经历,表达了对爱情易逝、人生无常的感慨,续篇则进一步描绘了失宠后的孤寂与痛苦,夜深难眠,食不知味,心境凄凉。
赏析
《怨歌行》以其精巧的比喻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古代宫廷女性的悲剧命运,诗中“新裂齐纨素”至“恩情中道绝”,通过合欢扇的兴衰,隐喻了班婕妤个人命运的起伏,既体现了她对爱情的珍视,也反映了宫廷生活的残酷无情,续篇则深化了这种情感,通过“冥当寝兮不能安,饥当食兮不能餐”等句,生动描绘了主人公内心的痛苦与绝望,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创作背景
《怨歌行》的创作背景与班婕妤的宫廷生活紧密相关,班婕妤初入宫时,以其才情和美貌深得汉成帝宠爱,但随着赵飞燕姐妹的入宫,她逐渐失去了皇帝的宠爱,面对这种变化,班婕妤内心充满了哀怨与无奈,于是写下了这首《怨歌行》,以合欢扇的兴衰比喻自己的命运,表达了对爱情易逝、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慨,至于续篇,则是根据题目要求虚构而成,旨在进一步展现班婕妤失宠后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