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鬓丝
朝代:清代
作者:陈廷敬
析桂炊珠颇不赀,衰年累尔苦支持。
鬓丝渐觉霜华满,心事空余月影知。
病里药香随日转,愁边花气入春迟。
平生未得闲居乐,且向樽前赋式微。
作者简介
陈廷敬(1639年—1712年),字子端,号说岩,晚号午亭,山西泽州(今山西晋城)人,清代大臣、学者,顺治十五年(1658年)进士,后改为庶吉士,初名敬,因同科考取有同名者,故由朝廷给他加上“廷”字,改为廷敬,历任经筵讲官(康熙帝的老师)、《康熙字典》总纂官等职,陈廷敬工诗文,器识高远,文词渊雅,有五十卷《午亭文编》等著作传世。
译文
析取桂枝、炊煮珍珠般的米食,花费不菲,晚年时你们(可能指家人或自己)如此辛苦地支撑,鬓角的白发渐渐增多,心中的事情只有月光能够理解,病中药香随着日影流转,愁绪中春天的花香来得也迟,一生未曾享受过悠闲的生活,姑且就在酒樽前吟咏《式微》以寄托情怀。
释义
- 析桂炊珠:形容生活奢华或花费巨大。
- 颇不赀:相当昂贵,无法用钱财来衡量。
- 衰年:晚年。
- 累尔:使你们受累。
- 鬓丝:鬓角的白发,比喻年老。
- 式微:出自《诗经·邶风·式微》,有衰落、衰微之意,此处也借指归隐之意。
赏析
这首诗是陈廷敬晚年的作品,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己晚年的生活状态和心境,首联“析桂炊珠颇不赀,衰年累尔苦支持”以奢华的生活开销与晚年辛苦支撑形成对比,暗示了诗人晚年生活的艰辛与不易,颔联“鬓丝渐觉霜华满,心事空余月影知”则通过鬓角的白发和月影的陪伴,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感慨和内心的孤独,颈联“病里药香随日转,愁边花气入春迟”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病中的生活和对春天的期盼,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尾联“平生未得闲居乐,且向樽前赋式微”则表达了诗人对未能享受悠闲生活的遗憾,以及在酒樽前寄托归隐情怀的无奈。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陈廷敬晚年时期,当时他或许已经历了仕途的起伏和人生的沧桑,对晚年生活有了更深刻的感悟,作为一位学识渊博、器识高远的学者和大臣,陈廷敬在晚年时期可能面临着身体疾病、家庭负担等多重压力,这些都在诗中得到了体现,作为一位有着深厚文学修养的诗人,他也通过诗歌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