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说屠耆归命早,凯声已过赫连台。的释义

小编88个月前

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闻说屠耆归命早,凯声已过赫连台”,这首诗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闻庆州赵纵使君与党项战中箭身死长句》,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以及创作背景。

诗词原文

闻庆州赵纵使君与党项战中箭身死长句

唐·杜牧

将军独乘铁骢马,榆溪战中金仆姑。

死绥却是古来有,歃血未闻今已无。

卤薄已严天子驾,春秋犹记将军谟。

闻说屠耆归命早,凯声已过赫连台。

作者简介

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译文

将军独自骑着铁青色的骏马,在榆溪与党项的战斗中,被敌人的箭射中(金仆姑是古代一种箭名,这里代指箭),为国捐躯、坚守阵地至死不退却是自古以来就有的事,歃血为盟、誓死杀敌的豪情壮志至今也未曾消失,天子出行的车驾已经准备妥当,庄严肃穆,而将军的谋略与功绩也被史书所记载,流传千古,听说屠耆(党项部落首领)早已归顺朝廷,胜利的凯歌已经传过了赫连台(地名,位于今宁夏境内,此处象征战场)。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位将军在战斗中英勇牺牲的场景,表达了对将军忠勇精神的赞美和对国家胜利的喜悦,诗中“死绥”指坚守阵地至死不退,“歃血”指歃血为盟,誓死杀敌,都体现了将军的英勇与忠诚。

赏析

这首诗在表达上采用了对比和象征的手法,将将军的英勇牺牲与国家的胜利形成鲜明对比,同时以“铁骢马”、“金仆姑”等意象象征将军的英勇和战争的残酷,诗中还通过“天子驾”、“春秋记”等词语,强调了将军的功绩被国家和历史所铭记,进一步突出了将军的忠诚和伟大。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杜牧听闻庆州赵纵使君在与党项部落的战斗中英勇牺牲的消息后所作,当时,唐朝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冲突时有发生,而赵纵使君的牺牲正是这一背景下的一次重要事件,杜牧通过这首诗,既表达了对赵纵使君英勇牺牲的哀悼和赞美,也表达了对国家胜利的喜悦和对将士们忠诚精神的敬仰,这首诗也反映了杜牧对国家安危的关切和对将士们英勇精神的崇敬。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