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家园春色断,有人掩泪独登楼。的解释

小星4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春日登楼怀归

唐·寇准

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

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荒村生断霭,古寺语流莺。

回首家园春色断,有人掩泪独登楼。

作者及朝代

寇准,北宋政治家、诗人,字平仲,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太平兴国五年(980年)进士,授大理评事,知巴东、成安二县,累迁至殿中丞、尚书度支员外郎,景德元年(1004年),任宰相,在澶州(今河南濮阳)力主抗辽,促成“澶渊之盟”,后因王钦若等人排挤,罢相,天禧三年(1019年)复相,封莱国公,又受丁谓排挤,贬雷州司户参军,卒于贬所,寇准善诗能文,七绝尤有韵味,有《寇莱公集》。

译文

我登上高楼极目远望,只见辽阔的原野一片平坦,原野上,一条河流静静地流淌,河面上没有船只往来,只有一只小船整日孤零零地停泊在那里,远处的荒村里升起袅袅炊烟,古寺里传来黄莺的啼叫声,当我回头望向那遥远的家园时,春色已经断绝了,只有我一人独自登上高楼,默默掩泪。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春日登楼所见之景,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和内心的孤独与哀愁,诗中“高楼聊引望”起笔,引出下文登楼所见之景;“杳杳一川平”描绘了原野的辽阔与平坦;“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则通过无人渡船和孤舟横卧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孤寂的氛围;“荒村生断霭,古寺语流莺”进一步渲染了荒凉与寂静;“回首家园春色断,有人掩泪独登楼”则直接抒发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内心的哀愁。

赏析

这首诗以景寓情,情景交融,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哀愁表现得淋漓尽致,诗中“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一句,以无人渡船和孤舟横卧的景象,巧妙地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落寞;而“回首家园春色断,有人掩泪独登楼”一句,则直接点明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内心的哀愁,使全诗的情感达到了高潮,诗中的语言简练明快,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深刻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寇准在贬谪期间所作,寇准一生仕途坎坷,多次被贬谪,在贬谪期间,他深感孤独与无助,对家乡的思念也愈发强烈,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而成的,诗人通过描绘春日登楼所见之景,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和内心的孤独与哀愁,这首诗也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的迷茫,在贬谪的困境中,他依然保持着对家乡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执着追求,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