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升仙谣
唐·吕岩
金丹数满三千行,玉笈名留十八仙。
悟彻本来真性理,不须求法亦求玄。
作者及朝代
作者:吕岩,即吕洞宾,唐代道教主流全真道祖师,名喦("喦”或作“岩”),字洞宾,道号纯阳子,自称回道人,河东蒲州河中府(今山西芮城永乐镇)人,吕洞宾是道教中的大宗师、祖师爷级人物,民间传说他在修炼过程中,巧遇仙人钟离权授予《延命诀》、《灵宝毕法》等道家秘籍,从而得道成仙。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吕洞宾以其神秘莫测的道术和广泛流传的民间故事而闻名,被尊为“八仙”之一,其形象经常出现在文学、艺术作品中,尤其是明清以来的小说、戏曲中,吕洞宾常被描绘为手持宝剑,背负葫芦,云游四海,惩恶扬善,救济苍生的仙人形象,他不仅是一位道教高士,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智慧与慈悲的化身。
译文
修炼金丹已历三千次圆满,玉笈天书上也已留下了作为十八仙之一的名号,彻底领悟了生命的本质真理,无需再刻意寻求法术或玄妙的道理。
释义
金丹数满三千行:金丹是道教修炼中的重要概念,象征着内丹修炼的成果,三千行则比喻修炼次数之多,达到圆满之境。
玉笈名留十八仙:玉笈指道教经典,十八仙则指道教中得道成仙的十八位高人,此处借指吕洞宾自己已位列仙班。
悟彻本来真性理:指彻底领悟了生命的本质和宇宙的真理。
不须求法亦求玄:表明一旦达到这种境界,就不再需要外在的法术或玄妙的道理,因为已经超越了这些层面。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吕洞宾对于道教修炼的理解和达到的境界,通过“金丹数满三千行”和“玉笈名留十八仙”的描述,展现了其深厚的修炼功底和得道成仙的荣耀,而“悟彻本来真性理,不须求法亦求玄”则体现了其对于生命本质和宇宙真理的深刻领悟,以及超越物质和形式束缚的精神自由,整首诗语言简洁明了,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性和启示性。
创作背景
吕洞宾作为道教的重要人物,其创作多与其个人修炼体验和道教教义相关,这首诗可能是在其修炼达到某种境界后,对道教修炼的理解和感悟的总结,通过诗歌的形式,吕洞宾传达了自己对于生命、宇宙和修行的深刻理解,同时也向后人展示了道教修炼的高远境界和美好愿景,在唐代,道教文化繁荣,吕洞宾作为其中的佼佼者,其诗歌和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