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山居
宋·释文珦
元回庭下梅先发,春到窗前草不除。
山色满庭青入眼,水光终日绿随居。
闲来石上观流水,兴至花间听鸟呼。
此地风光长自好,何须更问世间途。
作者简介
释文珦,南宋末至元初的僧人、诗人,他生于乱世,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山林寺庙中度过,以诗为伴,以禅为友,他的作品多描绘山林隐逸生活,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反映了作者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扰的超脱。
译文
当元气回归,庭院中的梅花率先绽放;春天到来,窗前的野草也不忍心除去,满庭的山色青翠欲滴,映入眼帘;水光潋滟,终日伴随着我的居所,闲暇时,我会在石上静静地观赏流水;兴致来时,便在花间聆听鸟儿的欢呼,这里的风光永远如此美好,我又何必再去询问世间的道路呢?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山居生活的宁静与美好,首联“元回庭下梅先发,春到窗前草不除”以梅花和春草为象征,表达了春天的到来和自然界的生机盎然,同时透露出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珍视和顺应自然的生活态度,颔联和颈联进一步描绘了山居环境的清幽和诗人生活的闲适,通过山色、水光、流水、鸟鸣等意象,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尾联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生活的满足和对世俗纷扰的摒弃。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山居生活的宁静与美好,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世俗纷扰的超脱,诗中通过梅花、春草、山色、水光等意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清幽、闲适的意境,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诗人的山居生活中,感受到那份宁静与美好,诗人通过“闲来石上观流水,兴至花间听鸟呼”等诗句,展现了自己闲适自在的生活状态,表达了对这种生活的满足和珍惜。
创作背景
释文珦生活在南宋末至元初的动荡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他选择隐居山林,以诗为伴,以禅为友,过着一种超脱尘世的生活,这首诗正是他在山居生活中创作的,反映了他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扰的超脱,通过描绘山居生活的美好和闲适,诗人表达了自己对这种生活的满足和珍惜,同时也寄托了对和平与安宁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