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日出入行》
唐·李白
日出东方隈,似从地底来。
历天又入海,六龙所舍安在哉?
其始与终古不息,人非元气安得与之久裴回。
草不谢荣于春风,木不怨落于秋天。
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歇皆自然。
羲和!羲和!汝奚汩没于荒淫之波?
鲁阳何德,驻景挥戈?
逆道违天,矫诬实多。
吾将囊括大块,浩然与溟涬同科。
朝发轫于苍梧兮,夕余至乎县圃;
欲升九夷穷北极兮,援北斗酌丰隆。
浮游四溟乐未央兮,忽临碣石访遗踪。
萧飒古塞笳声悲,幽咽泉流冰下难。
圣人承天统万方,梯山航海尽来王。
万邦咸宁,百福来翔。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李白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以其豪放不羁、想象丰富、语言瑰丽著称,他的诗作广泛涉及山水、酒仙、人生哲理、历史传说等题材,风格多变,情感真挚,对后世影响深远,李白一生追求自由,不愿受世俗束缚,其人生经历也充满了传奇色彩。
译文
太阳从东方升起,仿佛从地底涌出,它穿越天空,最终沉入大海,那驾驭太阳的六条龙又栖息在哪里呢?太阳自古以来就永不停息地运转,人如果不是元气所化,怎能与太阳长久相伴?草木不因春风的吹拂而感谢,也不因秋天的凋零而怨恨,是谁挥动鞭子驱使四季运转?万物的兴衰都是自然规律,羲和啊羲和,你为何在荒淫的波涛中沉沦?鲁阳有什么德行,能挥戈使太阳停留?这些行为都是违背天道,虚假不实,我要把宇宙万物都纳入胸怀,与混沌未分的元气同为一体,早晨从苍梧出发,傍晚就到达县圃;想要升上九夷之地,穷尽北极之域,手挽北斗,舀取丰隆的甘霖,在四海中浮游,快乐无穷,忽然来到碣石,探访古人的遗迹,古塞的笳声萧飒悲凉,泉水在冰下幽咽流淌,圣明的君主承受天命,统治着天下万邦,远方的国家都翻山越岭、漂洋过海来朝拜,万邦都安宁祥和,各种福祉都汇聚而来。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太阳的升起与落下,以及万物的兴衰更替,表达了诗人对宇宙自然规律的深刻认识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圣人承天统万方,梯山航海尽来王”一句,强调了圣明君主顺应天命、统治万邦的伟大成就,以及四方国家前来朝拜的盛况。
赏析
这首诗以宏大的视角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诗人对宇宙、人生、历史的深刻洞察,诗人通过描绘太阳的运转和万物的兴衰,表达了对自然规律的敬畏和对人生哲理的感悟,诗人也借古讽今,对历史上一些违背天道、虚假不实的行为进行了批判,诗人以圣明君主统治万邦、四方来朝的盛况作为结尾,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赞美,整首诗气势磅礴,语言瑰丽,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李白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认识和对理想社会的向往有关,李白生活在唐代中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时期,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在这首诗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描绘圣明君主统治下的理想社会,诗人表达了对社会公正、和谐、安宁的渴望和期待,诗人也通过批判历史上一些违背天道、虚假不实的行为,表达了对社会道德沦丧、人心不古的忧虑和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