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此时坐我运甓船,胃倒肠翻几绝粒”,这句诗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与毛令方尉游西菩提寺二首·其一》,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以及创作背景。
诗词原文
与毛令方尉游西菩提寺二首·其一
宋·苏轼
推门入幽寺,松竹深冥冥。
寒日欲堕山,流光淡微明。
凄风振枯槁,短发萧骚零。
此时坐我运甓船,胃倒肠翻几绝粒。
归来更了《齐物论》,梦中蝴蝶生春庭。
作者简介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的诗词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译文
推开寺门进入幽深的寺庙,只见松竹茂密,昏暗幽静,寒冷的太阳即将落山,微弱的光线在寺中淡淡地照耀,凄厉的风吹动着枯枝败叶,我的短发也随风零乱,此时坐在运送砖瓦的船上,我感到胃中翻腾,几乎要绝食了,归来后,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齐物论》,仿佛梦中蝴蝶在春天的庭院里翩翩起舞。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苏轼与友人游览西菩提寺的情景,诗中通过描绘寺庙的幽静、寒日的微光、凄风中的枯槁等景象,营造出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而“此时坐我运甓船,胃倒肠翻几绝粒”一句,则表达了诗人在旅途中的艰辛与不适,但归来后,他通过理解《齐物论》中的哲理,获得了内心的平静与超脱,仿佛梦中蝴蝶在春天的庭院里自由飞翔。
赏析
这首诗以景写情,情景交融,通过描绘寺庙的幽静与旅途的艰辛,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诗中“胃倒肠翻几绝粒”一句,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在旅途中的不适与痛苦,而“归来更了《齐物论》”则表达了诗人通过理解哲理获得内心平静的过程,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性。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苏轼在贬谪期间与友人游览西菩提寺时所作,当时,苏轼因政治原因被贬至偏远地区,生活艰辛,他并没有因此消沉,而是积极面对生活,通过游览山水、研读哲理等方式来寻求内心的平静与超脱,这首诗正是他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表达了他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