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舟渡采莲歌,粉黛娥眉奈乐何。的释义

风云77个月前

诗词原文

采莲曲

唐·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木兰舟渡采莲歌,粉黛娥眉奈乐何。

(注:“木兰舟渡采莲歌,粉黛娥眉奈乐何”并非王昌龄原句,但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其融入此诗作为虚构的扩展,以便进行解析,原诗中只有前四句,后两句为本次回答所创。)

作者简介

王昌龄,唐代著名边塞诗人,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晓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又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译文

荷叶与罗裙一色相裁,荷花开得像少女的脸庞一样娇艳,她们混入荷叶丛中,难以分辨,直到听到歌声,才发现有人来了,木兰舟上传来悠扬的采莲歌声,那些粉黛娥眉的美人儿,面对欢乐又怎能不心动呢?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采莲女的形象,展现了她们在荷塘中的美丽与欢乐,前两句写荷叶与罗裙一色,荷花与脸庞相映,生动地刻画了采莲女的青春与美丽,后两句(包括虚构部分)则通过木兰舟、采莲歌以及粉黛娥眉的描绘,进一步渲染了荷塘中的欢乐氛围和采莲女的内心世界。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荷塘中采莲女的美丽与欢乐,前两句通过荷叶、罗裙、荷花、脸庞等意象的巧妙组合,形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让人仿佛置身于荷塘之中,感受到了采莲女的青春与活力,后两句(包括虚构部分)则通过木兰舟、采莲歌以及粉黛娥眉的描绘,进一步丰富了诗歌的内涵,展现了采莲女面对欢乐时的内心感受,整首诗意境优美,语言流畅,富有感染力。

创作背景

虽然“木兰舟渡采莲歌,粉黛娥眉奈乐何”并非王昌龄原句,但我们可以从王昌龄的诗歌风格和创作背景出发进行推测,王昌龄擅长描绘边塞风光和人物情感,他的诗歌往往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这首诗可能是在他游历江南水乡时,被荷塘中的美景和采莲女的欢乐所感染,从而创作出来的,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王昌龄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