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登楼夜思
唐·杜牧
月色朦胧夜未央,停舟问笛谁千古。
避席登楼又一人,独对星河思渺茫。
作者简介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他生活在晚唐时期,才华横溢,诗文兼擅,尤其以七言绝句著称,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杜牧的诗作风格俊爽峭健,语言明丽隽永,内容多抒发忧国忧民之情及怀才不遇之感,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月色朦胧,夜色还未到尽头,我停泊小舟,听到远处笛声悠扬,不禁问起这笛声背后是谁在诉说着千古的情怀?我离开座位,独自登上高楼,发现楼上又只剩下我一人,独自面对着浩瀚的星河,思绪飘向了遥远而迷茫的地方。
释义
“月色朦胧夜未央”描绘了夜晚的静谧与深邃;“停舟问笛谁千古”表达了诗人对过往历史的沉思与追问;“避席登楼又一人”则展现了诗人的孤独与超脱;“独对星河思渺茫”则进一步强化了诗人对宇宙人生的无限遐想与感慨。
赏析
这首诗以登楼夜思为背景,通过描绘月色、笛声、高楼、星河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意境,诗人停舟问笛,既是对历史的追溯,也是对人生哲理的探寻;避席登楼,则体现了诗人对世俗纷扰的超脱与对更高境界的追求,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有对现实的深刻反思,也有对理想世界的无限向往,展现了杜牧作为晚唐杰出诗人的独特魅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杜牧仕途不顺、心情抑郁之时,晚唐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严重,杜牧虽有才华却难以施展,心中充满了对现实的无奈与对理想的渴望,在这样的背景下,他选择了在夜晚独自登楼,面对星河,抒发内心的孤独与迷茫,同时也表达了对历史的沉思与对未来的憧憬,这首诗不仅是对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时代精神的反映,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