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贤犹得仰高风,冠服虽殊气味同。的解释

梦梦58个月前

诗词原文

三贤祠

宋·黄庭坚

三贤犹得仰高风,冠服虽殊气味同。

海内文章推杜老,江南儒行有杨公。

故家乔木今何在,华屋山丘事已空。

独倚危栏看落照,乱鸦啼处暮云重。

作者及朝代

作者:黄庭坚

朝代:北宋

作者简介

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张耒、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译文

还能敬仰三位贤人的高尚风范,虽然他们的衣冠服饰不同,但志趣情怀却是一样的,海内文章首推杜甫为尊,江南地区儒家德行则以杨公为典范,那些世家大族的乔木如今又在何处呢?曾经的华屋早已成为山丘,往事已成空幻,独自倚靠在高高的栏杆上观看落日余晖,乱鸦啼叫之处暮云重重。

释义

此诗通过对“三贤”(具体指谁可能因地域或文化背景而异,但通常指历史上或当地有德行之士)的敬仰,表达了诗人对高尚品德和文学成就的追慕,诗中通过对比“冠服虽殊”但“气味同”,强调了精神追求超越物质差异的重要性,也流露出对过往辉煌不再、世事无常的感慨。

赏析

黄庭坚此诗以“三贤”为题,不仅表达了对古代贤人的敬仰之情,也寄托了自己对理想人格的追求,首联直接点题,通过“犹得仰高风”表达了对三贤高尚品德的仰慕;颔联则通过具体人物(杜老、杨公)的举例,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敬仰,并展现了诗人对文学与儒行的双重推崇;颈联笔锋一转,由对贤人的赞美转向对世事无常的感慨,通过“故家乔木今何在,华屋山丘事已空”的对比,表达了对过往辉煌消逝的惋惜;尾联则以景结情,通过“独倚危栏看落照,乱鸦啼处暮云重”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孤寂、苍凉的氛围,深化了全诗的主题。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作于黄庭坚游历某地,参观三贤祠时所作,当时,诗人或许正面临着仕途不顺、人生无常的感慨,通过对古代贤人的追忆与敬仰,寻找精神上的慰藉与寄托,也借古讽今,表达了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满与批判,以及对理想人格的向往与追求。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