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山居杂诗
朝代:宋
作者:释宝印
空山无人行路难,深藏古寺松风寒。
笑指源头春水发,流从清处少泥沙。
白云出岫随舒卷,明月当空任去还。
此地风光无限好,何须更问世间烦。
作者简介
释宝印,宋代僧人,生平事迹不详,从他的作品来看,他善于描绘山林隐逸生活,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尘世纷扰的超脱态度,他的作品往往充满了禅意和淡泊之情,反映了宋代禅宗僧侣的精神追求。
译文
空旷的山中没有人行走,道路显得异常艰难,古老的寺庙隐藏在松树间,寒风凛冽,我笑着指向那源头,春水已经潺潺流淌,从清澈的地方流过,泥沙很少,白云从山峦间悠然飘出,随着风势舒卷自如;明月高悬天空,来去自如,不受拘束,这里的风光真是无限美好,哪里还需要去询问世间的烦恼呢?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隐居山林中的宁静生活,前两句通过“空山”、“无人”、“古寺”、“松风寒”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幽静、清冷的氛围,后两句则通过“笑指源头春水发,流从清处少泥沙”来象征诗人内心的纯净与超脱,以及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最后两句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山林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尘世纷扰的摒弃。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诗人隐居山林中的宁静生活,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山林的幽静、清冷、纯净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诗人也借自然之景,表达了自己内心的纯净与超脱,以及对尘世纷扰的摒弃,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充满了禅意和淡泊之情。
“笑指源头春水发,流从清处少泥沙”一句,更是全诗的点睛之笔,它不仅描绘了春水清澈、泥沙稀少的自然景象,更寓意着诗人内心的纯净与超脱,诗人以“笑指”二字,表达了自己对这份纯净与超脱的自豪与满足。
创作背景
关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我们已无从得知,但从诗的内容来看,它很可能是诗人在隐居山林期间所作,在那个时代,禅宗僧侣往往选择隐居山林,以追求内心的纯净与超脱,释宝印作为一位禅宗僧侣,很可能也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了这首充满禅意和淡泊之情的诗作,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尘世纷扰的超脱态度,也可以领略到宋代禅宗僧侣的精神追求和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