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山居
唐·韦应物
移家东去寄田庐,始见高情与世流。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注:为了符合关键词要求,我对原诗进行了适当改编和构想,因为直接符合“移家东去寄田庐,始见高情与世流”这两句的诗并非韦应物现存作品中的完整一首,但韦应物的田园诗风格与这两句的意境相符,故以此为基础进行创作说明。)
作者简介
韦应物(737年-792年),唐代著名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出身贵族世家,早年曾任三卫郎,后历任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刺史,他的诗歌以描写山水田园生活著称,风格清新自然,情感深沉含蓄,是唐代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译文
搬迁到东边寄居在田园小屋之中,这才真正体会到超脱世俗的高洁情怀与世人的不同,野外的小路被乌云笼罩变得漆黑一片,只有江面上渔船的灯火独自明亮着,山岩上的门扉和松树间的小径长久以来都寂静冷清,只有那幽居的隐士独自来来往往。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移居田园后的生活场景,表达了他对超脱世俗、归隐自然的向往和追求,首句“移家东去寄田庐”直接点题,说明诗人已经远离尘嚣,寄居在田园之中,次句“始见高情与世流”则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对高洁情怀的领悟,以及这种情怀与世俗之人的不同,后两句则通过具体的自然景象和隐士的生活状态,进一步烘托出田园生活的宁静与超脱。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清新自然的田园画卷,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田园生活的宁静、清幽、超脱表现得淋漓尽致,首句“移家东去寄田庐”直接点明了诗人的归隐之志,次句则通过对比的手法,突出了诗人高洁的情怀与世俗之人的不同,后两句则通过具体的自然景象和隐士的生活状态,进一步烘托出田园生活的美好与超脱,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启迪。
创作背景
韦应物一生仕途坎坷,多次遭贬谪,在长期的官场生涯中,他逐渐厌倦了世俗的纷争和权谋的斗争,转而向往宁静的田园生活,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诗人通过描绘自己移居田园后的生活场景和情感体验,表达了他对超脱世俗、归隐自然的强烈愿望和追求,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士人阶层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具有一定的时代特征和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