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门久坐松阴回,溪水自流花自开。全诗是什么?

风云7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山居

唐·释文珦

洞门久坐松阴回,溪水自流花自开。

不问人间争竞事,只将心事付沙鸥。

作者简介

释文珦,字潜道,自号无文道人,俗姓张,于宋末元初时出家为僧,他一生苦行,云游四方,晚年隐居山林,释文珦的诗风清新自然,多抒发隐逸之趣和超脱尘世之情,其作品在元代诗坛上占有一定的地位。

译文

在山洞的门口久坐,松树的阴影渐渐回转,溪水自由自在地流淌,花朵也自然而然地绽放,我不去关心人世间那些争斗和竞争的事情,只将自己的心事寄托给那飞翔的沙鸥。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隐居山林时的宁静生活,前两句通过“洞门久坐”和“松阴回”、“溪水自流”和“花自开”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环境的清幽和自在,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超脱尘世、不问世事的心境,将心事寄托于沙鸥,象征着对自由与宁静生活的向往。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清新脱俗的山居图,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自然景物的变化与内心的情感变化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前两句的景物描写,既表现了自然的宁静与和谐,又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自在,后两句则直接抒发了诗人对尘世纷扰的厌倦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将个人的情感与自然景物融为一体,使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美感。

创作背景

释文珦生活在宋末元初的动荡时期,社会矛盾和民族矛盾交织在一起,使得他深感尘世的无常与纷扰,为了寻求内心的平静和超脱,他选择了出家为僧,隐居山林,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它反映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热爱和对尘世纷扰的厌倦,通过描绘自然景物的变化和内心的情感变化,诗人表达了自己对自由与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这首诗不仅展现了释文珦高超的诗歌技艺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还深刻地反映了他的思想情感和人生追求,它以其清新脱俗的意境和深邃的思想内涵,成为了元代诗坛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