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驱吏士过南粤,远播声威到北庭。的释义

梦梦87个月前

诗词原文

从军行

唐·李颀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长驱吏士过南粤,远播声威到北庭。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颀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李颀,唐代诗人,约生于705年,卒于761年,字、号均不详,东川(今四川三台)人,少年时曾寓居河南登封,开元十三年(725年)进士及第,曾任新乡县尉,晚年辞官归隐于颍阳之东川别业,李颀擅长七言歌行和律诗,与王维、高适、王昌龄等人皆有唱和,诗名颇高,他的作品以边塞诗和描写音乐的诗篇最为人称道,风格豪放飘逸,意境深远。

译文

白天登山观望报警的烽火,黄昏时牵马饮水靠近交河。

行军在风沙中听到刁斗声,公主幽怨的琵琶声更多。

旷野云雾茫茫万里不见城郭,雨雪纷纷笼罩着无边的沙漠。

(士兵们)长驱直入将南粤平定,大军声威远播直到北庭。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边疆将士的艰苦生活和他们的赫赫战功,诗中通过“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等场景,展现了边疆环境的恶劣和战争的紧张氛围。“长驱吏士过南粤,远播声威到北庭”两句,则突出了唐军的英勇善战和威名远播。

赏析

这首诗在描写边疆将士生活的同时,也展现了唐军的强大军力和声威,前六句通过具体的场景描写,如“白日登山望烽火”、“公主琵琶幽怨多”等,生动地刻画了边疆的艰苦环境和将士们的内心世界,后两句则直接点明主题,用“长驱吏士过南粤,远播声威到北庭”来概括唐军的赫赫战功,使全诗的主题更加鲜明。

这首诗在语言上也颇具特色,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写,使得全诗充满了画面感和音乐感,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对比和象征等修辞手法,使得全诗在表达上更加含蓄和深刻。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唐代边疆的军事活动密切相关,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强盛的朝代,其疆域辽阔,边疆地区经常与周边民族发生冲突和战争,为了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唐朝政府经常派遣军队前往边疆进行征战和戍守,这首诗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创作的,它反映了唐代边疆将士的艰苦生活和他们的赫赫战功,也展现了唐军的强大军力和声威,这首诗也表达了诗人对边疆将士的敬仰和赞美之情。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