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海棠
唐·郑谷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却嫌月照海棠白,花下频将蜡炬催。
(注:“却嫌月照海棠白,花下频将蜡炬催”这句组合并非直接出自唐代诗人郑谷的《海棠》原诗,而是对原诗意境的一种创造性融合与改编,原诗中“只恐夜深花睡去”一句表达了诗人对海棠花夜中凋零的担忧,以下分析将基于这一改编后的意境进行。)
作者简介
郑谷,唐代著名诗人,字守愚,宜春(今属江西)人,他生活在晚唐时期,以骈文著称,亦擅长作诗,风格清新自然,尤工于五言律诗,有《云台编》、《宜阳集》等传世,郑谷的诗作多抒发个人情感与自然景物的交融,语言简练而意境深远。
译文
春风轻柔地吹拂,带来了海棠花的光彩,香气弥漫在朦胧的月色与走廊之间,我深怕夜色深沉,海棠花会悄然睡去,因此嫌弃那皎洁的月光太过明亮,映照得海棠失去了夜的神秘,于是频繁地点燃蜡烛,希望以微弱的光芒延长这花开的时光。
释义
此诗通过描绘海棠花在春风、月色与烛光交织下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即将消逝的忧虑与不舍,诗人以“月照海棠白”为转折,通过“嫌”与“催”的动作,展现了其内心细腻的情感波动,以及对美好瞬间永恒化的渴望。
赏析
1、意境营造:诗中“东风袅袅”、“香雾空蒙”等词句,营造了一个既温柔又略带忧郁的氛围,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静谧而略带哀愁的夜晚。
2、情感表达:“只恐夜深花睡去”一句,借花喻人,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深深忧虑,而“却嫌月照海棠白,花下频将蜡炬催”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情感,展现了诗人试图以人力对抗自然规律,留住美好瞬间的努力。
3、语言艺术:全诗语言优美,用词精炼,尤其是“嫌”与“催”二字,生动传神,既体现了诗人的主观情感,又增添了诗句的动感与张力。
创作背景
虽然无法确切知晓这首改编后的诗句具体的创作背景,但可以推测,它可能源于诗人对生活中美好而短暂事物的深刻感悟,晚唐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文人墨客常借自然景物抒发内心的愁绪与对美好时光的留恋,郑谷作为这一时期的代表性诗人,其作品中不乏对生命无常、美好易逝的感慨,这首关于海棠的诗,或许正是他内心情感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