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厌既醉君恩重,归路繁华缓辔看。全诗是什么?

风云6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宫词

唐·顾况

玉楼天半起笙歌,风送宫嫔笑语和。

月殿影开闻夜漏,水精帘卷近秋河。

厌厌既醉君恩重,归路繁华缓辔看。

明烛重燃缨珮满,清歌妙舞夜未央。

作者及朝代

作者:顾况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顾况,字逋翁,号华阳真逸、东皋子,苏州海盐(今浙江海盐县东南)人,唐代诗人、画家、鉴赏家,至德二年(757年)进士,曾任校书郎、著作郎,晚年隐居于茅山,自号华阳真逸,顾况的诗风清新自然,不拘一格,尤其擅长宫怨、边塞等题材,他的画作也颇有名气,擅长山水、人物,对后世有一定影响。

译文

在玉楼的高处,笙歌悠扬响起,微风送来宫中嫔妃们的欢声笑语,月光下的宫殿,影子随着夜色逐渐清晰,可以听到夜漏的滴水声,水晶帘子卷起,仿佛接近了秋夜的银河,我沉醉在这深深的君恩之中,醉意朦胧,归途中经过繁华的街道,我缓缓地驾着马车欣赏,重新点燃明亮的蜡烛,缨珮(官员的装饰品)满满,清歌妙舞在夜晚还未结束。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宫中夜晚的繁华景象,以及诗人对君恩的感激和沉醉,前两句通过笙歌、笑语、月殿、秋河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宫廷夜晚的宁静与美好,后两句则通过“厌厌既醉君恩重,归路繁华缓辔看”表达了诗人对君恩的深厚感情,以及归途中对繁华景象的留恋。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宫中夜晚的繁华与宁静,展现了诗人对宫廷生活的独特感受,前两句通过听觉和视觉的描写,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欢声笑语的宫廷夜晚,后两句则通过“厌厌既醉”和“缓辔看”两个动作,表达了诗人对君恩的深厚感情和对繁华景象的留恋,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有宫廷的繁华,又有诗人的深情厚意,是一首值得品味的佳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顾况在宫中任职期间,作为一位宫廷诗人,顾况对宫廷生活有着深刻的体验和感受,这首诗通过描绘宫中夜晚的繁华景象,以及诗人对君恩的感激和沉醉,表达了他对宫廷生活的热爱和留恋,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宫廷文化的繁荣和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是对这首诗的详细解析,希望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内涵和意义。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