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江行
唐·钱起
高帆斜挂夕阳色,急橹不闻人语声。
几处渔歌惊宿鸟,孤帆遥映暮云平。
作者简介
钱起,唐代诗人,字仲文,吴兴(今浙江湖州市)人,早年数次赴试落第,唐天宝十年(751年)进士,初为秘书省校书郎、蓝田县尉,后任司勋员外郎、考功郎中、知制诰,晚年入朝为秘书监,故有“钱考功”、“钱司勋”之称,钱起诗名早著,为大历十才子之一,与郎士元齐名,并称“钱郎”,又与刘长卿并称“钱刘”,与韩翃、李端、卢纶等号称“大历十才子”,其诗多为赠别应酬、流连光景之作,擅写自然景物,音律谐婉,时有佳句。
译文
高高的船帆斜挂着,映照着夕阳的余晖,船桨急速地划动,却听不到人们的说话声,几处渔歌响起,惊动了栖息的鸟儿,孤独的船帆远远地映衬着傍晚的云彩,显得格外宁静。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傍晚时分,一艘小船在江面上航行的情景,首句“高帆斜挂夕阳色”以高帆和夕阳为背景,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壮美的画面;次句“急橹不闻人语声”则通过“急橹”与“不闻人语声”的对比,突出了江面的宁静;第三句“几处渔歌惊宿鸟”以渔歌和宿鸟为元素,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感;末句“孤帆遥映暮云平”则以孤帆和暮云为结尾,进一步强化了江行的孤独与宁静。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傍晚时分江行的宁静与壮美,诗人通过高帆、夕阳、急橹、人语声、渔歌、宿鸟、孤帆和暮云等元素的巧妙组合,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意境,首句和末句以高帆和孤帆为呼应,形成了鲜明的视觉对比;次句和第三句则以急橹和渔歌为声音元素,与宁静的江面形成了鲜明的听觉对比,这种对比手法使得诗歌在表达上更加生动有力,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钱起在游历或任职途中,目睹江上行舟的情景而有感而发,诗人通过描绘江行的宁静与壮美,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洞察和独特感悟,在唐代,诗歌创作繁荣,许多诗人都喜欢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钱起作为大历十才子之一,其诗歌作品也深受当时社会和文化氛围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