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孤鹜飞烟
唐·刘沧
人语疏灯村背水,江飞孤鹜月如烟。
寒潮欲上孤舟去,垂柳千条系客船。
作者简介
刘沧,唐代晚期诗人,生卒年不详,字蕴灵,鲁人(今山东一带),大中八年(854)进士第,调华原尉,迁龙门令,诗风清丽婉约,擅长描绘自然景色与抒发个人情感,作品多散见于《全唐诗》中。
译文
在稀疏的灯火映照下,村庄背后流水潺潺,人声稀疏,江面上,一只孤独的野鸭振翅高飞,而月亮则如同薄雾般朦胧地悬挂在天际,寒冷的江潮似乎正催促着我的小舟离去,而那岸边千条垂柳却仿佛依依不舍地缠绕着我的客船。
释义
此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略带孤寂的江边夜景,首句“人语疏灯村背水”通过“人语”与“疏灯”的对比,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荒凉的氛围,村背水”点明了地理位置,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次句“江飞孤鹜月如烟”则以“孤鹜”与“月如烟”的意象,进一步强化了孤独与朦胧的美感,后两句则通过“寒潮欲上孤舟去”与“垂柳千条系客船”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不舍。
赏析
此诗以景寓情,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成功地营造出一种既宁静又孤寂的氛围,诗人巧妙地运用“人语”、“疏灯”、“孤鹜”、“月如烟”等意象,将夜晚的江边景色描绘得栩栩如生,同时又不失诗意与美感,后两句的对比更是巧妙,既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无奈与不舍,又通过“垂柳千条系客船”的意象,赋予了自然景物以人性化的情感,使得整首诗更加生动而富有感染力。
创作背景
关于此诗的创作背景,已难以详考,但从诗的内容来看,很可能是诗人在某个夜晚,独自一人在江边漫步时,被眼前的景色所触动,从而有感而发,诗人通过描绘江边的夜景,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孤独与不舍,同时也寄托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与牵挂,这种情感与意境的结合,使得此诗在唐代诗歌中独树一帜,成为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