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孤桐
唐·李商隐
孤桐倚寒壁,枝叶何萧疏。
春风不曾至,孤凤欲何依。
复闻其阳产孤桐,枝叶团团生紫云。
静听桐叶落秋雨,想见洞庭波渺然。
作者及朝代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生活在公元813年至858年,他擅长律诗和绝句,尤其以爱情诗和无题诗著称,诗风独特,构思新奇,情感丰富,常含隐喻,给人以深邃的意境和丰富的联想。
作者简介
李商隐生活在晚唐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时代,他的才华出众,但一生仕途坎坷,多次卷入政治斗争,晚年更是穷困潦倒,他的诗歌不仅反映了个人遭遇,也深刻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矛盾,他的诗作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是中国古代诗歌宝库中的瑰宝。
译文
孤独的桐树倚靠在寒冷的墙壁上,枝叶显得多么稀疏,春风从未吹拂过这里,孤独的凤凰又能依靠什么呢?又听说在那桐树的南边,生长着另一棵孤独的桐树,它的枝叶茂密,团团簇拥,仿佛生出了紫色的云雾,静静地聆听桐叶在秋雨中落下的声音,仿佛能想象到洞庭湖那浩渺无边的波涛。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两棵孤独的桐树,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以及对美好事物(如凤凰)无处依托的感慨,诗中的“紫云”象征着高贵与神秘,反映了诗人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赏析
这首诗以孤桐为题材,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追求,前两句直接描绘孤桐的萧瑟景象,为全诗奠定了悲凉的情感基调,后两句则通过“复闻其阳产孤桐”的转折,引入了另一棵孤桐的形象,并通过“枝叶团团生紫云”的描绘,赋予了孤桐以高贵与神秘的色彩,最后两句以静听桐叶落秋雨和想象洞庭波涛的意象,进一步深化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商隐仕途不顺、生活困顿的时期,面对社会的黑暗和个人的不幸,诗人通过描绘孤桐的形象,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孤独与无奈,诗中的“孤凤欲何依”和“枝叶团团生紫云”等意象,也反映了诗人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在晚唐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背景下,这首诗不仅是对个人遭遇的抒发,也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