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阅历几千载,字画剥落谁能分。上一句是什么?

风云6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古迹叹

朝代:唐

作者:李中

人间阅历几千载,字画剥落谁能分。

古壁苔痕侵断碣,秋风落叶满荒坟。

残阳野径行人少,故国青山远世尘。

回首当年歌舞地,如今惟有鸟啼春。

作者简介

李中,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大约活动在晚唐至五代时期,他的诗作以描写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为主,风格清新自然,语言质朴流畅,李中的作品在当时颇受好评,对后世也有一定的影响,但因其生平事迹记载不详,故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不如一些知名诗人显赫。

译文

人间的历史已经经历了几千年,那些刻在石碑上的字画如今已经剥落模糊,难以分辨,古老的墙壁上长满了青苔,侵蚀着断裂的石碑,秋风中落叶纷飞,覆盖了荒凉的坟墓,夕阳斜照,乡间小路上行人稀少,远离尘世的故乡青山依旧,回首当年繁华的歌舞之地,如今只剩下春天里鸟儿的啼鸣。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古迹的荒凉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历史沧桑、世事变迁的感慨,诗中“人间阅历几千载,字画剥落谁能分”一句,直接点出了古迹历经千年、字画剥落的主题,暗示了历史的久远和岁月的无情,接下来的几句,通过描绘古壁苔痕、秋风落叶、残阳野径等意象,进一步渲染了古迹的荒凉和孤寂,最后两句,诗人以今昔对比的手法,表达了对过去繁华不再的惋惜和对现实的无奈。

赏析

这首诗以古迹为题,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历史的沧桑和岁月的无情,诗人以“人间阅历几千载”开篇,直接点出了古迹的历史背景,为全诗奠定了沉重的基调,接下来的几句,诗人通过描绘古迹的荒凉景象,进一步渲染了历史的久远和岁月的无情,诗中的意象如古壁苔痕、秋风落叶、残阳野径等,都富有象征意义,既表现了古迹的荒凉和孤寂,也暗示了历史的沧桑和世事的变迁,最后两句,诗人以今昔对比的手法,表达了对过去繁华不再的惋惜和对现实的无奈,使全诗的情感更加深沉和复杂。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对历史的感慨和对现实的思考有关,晚唐至五代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许多古迹在战火中遭到破坏,诗人可能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历史沧桑的感慨和对现实社会的忧虑,诗人也可能通过描绘古迹的荒凉景象,寄托了自己对人生无常、世事变迁的深刻思考。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历史记载的不完整和诗人生平事迹的模糊性,以上对创作背景的解析可能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推测性,但无论如何,这首诗以其深刻的主题和优美的语言,成为了唐代诗歌中的一篇佳作。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