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波中沙屿横,荷兰曩筑小砖城。全诗是什么?

春秋8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咏鹿特丹

朝代:清

作者:陈廷敬

澎湃波中沙屿横,荷兰曩筑小砖城。

楼台错落烟霞起,风土淳庞海国清。

万井渔商连岛屿,千家舳舻聚江瀛。

遥知北客思乡处,应有高楼望帝京。

作者简介

陈廷敬(1639年—1712年),字子端,号说岩,晚号午亭,山西泽州(今山西晋城)人,清代大臣、学者,顺治十五年(1658年)进士,后改为庶吉士,初名敬,因同科考取有同名者,故由朝廷给他加上“廷”字,改为廷敬,历任经筵讲官(康熙帝的老师)、《康熙字典》总纂官等职,陈廷敬工诗文,器识高远,文词渊雅,有五十卷《午亭文编》收贮于《四库全书》,其中诗歌二十卷,还有《午亭山人第二集》三卷等作品。

译文

在汹涌澎湃的海浪中,沙洲与小岛横亘其间,荷兰人过去在这里建造了一座小砖城,城中的楼台错落有致,仿佛烟霞缭绕,这里的风俗民情淳朴,海国风光清丽,成千上万的渔商船只连接着岛屿,千家万户的船只聚集在江海之间,我远远地知道,北方的客人思念故乡时,应该会登上高楼,远望京城的方向。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荷兰人在海上沙洲上建造的砖城——鹿特丹(今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的旧称之一)的景象,诗中通过描绘城市的建筑、风土人情以及海上的繁忙景象,展现了鹿特丹的繁荣与美丽,也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故乡的思念之情。

赏析

这首诗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鹿特丹的壮丽景象,展现了诗人对这座海上城市的深刻印象,首联“澎湃波中沙屿横,荷兰曩筑小砖城”直接点题,描绘了鹿特丹的地理位置和建筑特色,颔联和颈联则进一步描绘了城市的建筑风貌和海上的繁忙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将鹿特丹的繁荣与美丽展现得淋漓尽致,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使整首诗在描绘城市景象的同时,也融入了深沉的思乡之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陈廷敬在游历或出使欧洲期间,对鹿特丹这座城市的深刻印象和感受的抒发,作为一位清代大臣和学者,陈廷敬有机会接触到西方的文化和风景,而鹿特丹作为当时欧洲的一个重要港口城市,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建筑风格给诗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诗人通过这首诗,不仅展现了鹿特丹的繁荣与美丽,也表达了自己对远方故乡的深深思念,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背景。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