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奇绝两山中擘处,黄河千古自东流。
(注:“奇绝两山中擘处,黄河千古自东流”并非王之涣原句,为符合题目要求,此处进行虚构创作,融入原诗意境。)
作者简介
王之涣(688年-742年),唐代著名诗人,字季凌,祖籍晋阳(今山西太原),后迁居绛州(今山西新绛),他擅长描写边塞风光,诗风壮逸,情韵深长,尤善五言绝句,多被乐人传唱,名动一时,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州词二首》等。
译文
太阳依傍山峦渐渐下落,滔滔黄河朝着大海汹涌奔流。
看那两座山峰奇绝对峙,仿佛被大自然从中劈开,而黄河则自古至今,始终不息地向东流淌。
释义
首句“白日依山尽”描绘了夕阳西下的壮丽景象,次句“黄河入海流”则展现了黄河的壮阔与不息,后两句“奇绝两山中擘处,黄河千古自东流”通过夸张的手法,进一步强调了自然景观的雄伟与河流的永恒,寓意着自然界的伟大力量与时间的无尽流逝。
赏析
这首诗以登高远望的视角,展现了黄河与山川的壮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与赞美,前两句简洁明快,意境深远,已成为千古流传的名句,后两句虽为虚构,但同样富有诗意,通过“奇绝两山中擘处”的描绘,增强了画面的立体感与动态感,而“黄河千古自东流”则强调了时间的永恒与自然的规律,使整首诗的主题更加鲜明。
创作背景
虽然“奇绝两山中擘处,黄河千古自东流”并非王之涣原句,但我们可以基于《登鹳雀楼》的创作背景进行推测,王之涣在游历至鹳雀楼时,被眼前的壮丽景色所震撼,心生感慨,遂写下此诗,鹳雀楼位于今山西省永济市蒲州古城西面的黄河东岸,因时有鹳雀栖其上而得名,其地势高耸,视野开阔,是观赏黄河美景的绝佳之地,王之涣通过此诗,不仅表达了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也寄托了对人生、历史与宇宙的深刻思考。
虽然“奇绝两山中擘处,黄河千古自东流”并非王之涣原句,但通过虚构创作,我们依然能够感受到这首诗所蕴含的深厚意境与情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