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叹世
清代:黄景仁
仙佛茫茫两未成,只知独夜不平鸣。
风蓬飘尽悲歌气,泥絮沾来薄幸名。
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
莫因诗卷愁成谶,欲赋沧桑难下笔,穷愁敢拟杜陵翁!
作者及朝代
作者:黄景仁(1749年—1783年),字汉镛,一字仲则,号鹿菲子,常州府武进县(今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人,清朝诗人。
朝代:清代
作者简介
黄景仁自幼聪颖,少年时即有诗名,但一生穷困潦倒,不遇于时,年仅三十五岁便病逝于山西运城,他的诗作多抒发穷愁不遇、怀才不遇的感慨,情感真挚,风格苍劲,对后世有较大影响。
译文
仙道与佛道两途都渺茫难成,我只知在深夜独自悲鸣不平。
像随风飘荡的蓬草一样,我失去了所有的豪情壮志,像沾了泥巴的柳絮一样,我得到了薄情寡义的恶名。
十个人中有九个人可以对我白眼相看,百无一用的人就是我这样的书生。
不要因为我的诗卷而忧愁它成为预言,想要书写世间的沧桑变化却难以下笔,我的穷愁潦倒敢与杜甫相比!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境遇的无奈与感慨,首联写自己求仙访佛皆无所成,只能在深夜独自悲鸣;颔联以风蓬、泥絮自喻,表达了自己失去豪情壮志和得到恶名的无奈;颈联则进一步抒发怀才不遇的感慨;尾联则借杜甫之典,表达了自己虽穷愁潦倒但仍敢与之相比的豪情。
赏析
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风格苍劲,诗人通过自喻和对比的手法,生动地表达了自己对人生境遇的无奈与感慨,尾联的“欲赋沧桑难下笔,穷愁敢拟杜陵翁”更是将诗人的豪情壮志和穷愁潦倒的境遇表现得淋漓尽致,诗人敢于与杜甫相比,既表达了对杜甫的敬仰之情,也体现了自己虽处困境但仍不失豪情的品格。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黄景仁在穷困潦倒、怀才不遇的背景下创作的,他一生历经坎坷,虽才华横溢却未能得到重用,这首诗正是他对自己人生境遇的深刻反思和感慨之作,在诗中,他通过自喻和对比的手法,生动地表达了自己对人生境遇的无奈与感慨,同时也展现了自己虽处困境但仍不失豪情的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