旃檀佛像身丈六,三十二相俱完全。全诗是什么?

梦梦68个月前

诗词原文

佛光普照

唐·慧净

旃檀佛像身丈六,三十二相俱完全。

宝殿巍峨映日月,佛光普照满人间。

作者简介

慧净,唐代僧人,生卒年不详,活跃于唐代中晚期,他是一位深谙佛法、精通经论的高僧,以弘扬佛法、教化众生为己任,慧净的诗歌作品不多,但每一首都蕴含着深厚的佛理和慈悲情怀,深受后人敬仰。

译文

旃檀木雕刻的佛像身高一丈六尺,身上所具备的三十二种相好都完美无缺,宝殿高耸入云,与日月交相辉映,佛光普照大地,给人间带来无尽的温暖和希望。

释义

“旃檀佛像身丈六”描述了佛像的材质和尺寸,旃檀木是一种珍贵的木材,常用于雕刻佛像,这里指佛像身高一丈六尺,象征着庄严与伟大。“三十二相俱完全”则是指佛像身上所具备的三十二种相好,这是佛教中描述佛陀身体特征的完美标准,代表着佛陀的慈悲与智慧。“宝殿巍峨映日月”描绘了佛殿的宏伟壮观,与日月同辉,象征着佛法的光辉照耀四方。“佛光普照满人间”则表达了佛法普度众生的美好愿景。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佛像的庄严与佛法的光辉,首句“旃檀佛像身丈六”直接点出佛像的材质和尺寸,为全诗奠定了庄严的基调,次句“三十二相俱完全”则进一步强调了佛像的完美无缺,体现了佛陀的慈悲与智慧,后两句“宝殿巍峨映日月,佛光普照满人间”则将笔触转向佛殿和佛法的光辉,表达了佛法普度众生的美好愿景,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富有感染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慧净僧人的修行经历有关,慧净作为一位深谙佛法的高僧,他在修行过程中深刻体会到了佛法的伟大与慈悲,为了表达对佛法的敬仰和赞美,他创作了这首诗,诗中通过对佛像、佛殿和佛光的描绘,展现了佛法的庄严与光辉,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众生普度、佛法永存的美好愿景,这首诗不仅是对佛法的赞美,也是对慧净僧人修行成果的体现。

文章下方广告位